平生不受等闲恩


《袁氏世范》有“不可轻受人恩”之诲:“居乡及在旅,不可轻受人之恩。方吾未达之时,受人之恩,常在吾怀,每见其人,常怀敬畏。而其人亦以有恩在我,常有德色。及我荣达之后,遍报则有所不及,不报则为亏义。故虽一饭一缣,亦不可轻受。前辈见人仕宦而广求知己,戒之曰:受恩多则难以立朝。宜详味此。”(袁采)

这真是至理名言,值得儒者三思。

不过“其人亦以有恩在我常有德色”这个可以理解,便是市恩责报也没什么,只要“责”之有道。不论施者态度如何,受恩者理当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有所回报。

可怕的是施者责报无道,或施以小惠而责以大报,或不安常规出牌,强受惠者做违背原则违背良知的事:比如强官吏循私枉法,强政治家叛族害民、强思想者改变观点等等,类似事例,古今中外都有。而恩义与道义的冲突,往往会成为君子人难解的死结,有时付出的不仅是形象,甚至是生命!古人云:最难消受美人恩,可改一字,最难消受小人恩。


十余年来,除了有关刊物对作者“一视同仁”的稿费,东海从未接受过海外其它资助。办理林案有人和某基金会都曾提出过资助之意,当年《罕见论坛》有网友多次公开私下提出要资助我办网站,皆坚拒之。一方面是清高素习作怪,另一方面也是耽心受惠难酬。

多位友人嘲我有道徳洁癖和道徳骄傲,不知这正是大文化人德智的呈现。留平易近平民,架子偏朝高处大;向虎狼横虎步,枭心自许古来雄。这是东海生平的自许。为了保持独立自由之身,在金钱问题上不能不慎之又慎。

天上不会掉金子;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人可欺天难欺良知难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爱贪小便宜,必吃大小便;欠债总是要还的,拖得越久,利息越高。这些都是世人经验的结晶,话俗理不俗。古今中外多少英雄栽倒在金钱上,或因遇人不淑轻受人助而受制于人。正如邵雍《君子吟》所写:

君子存大体,小人无常心。
於人不求备,受恩唯恐深。


纵然慎重如此,还是防不胜防。因为有一种人,擅于将正常的生意往来乃至诗文交往“转化”为施恩与受惠的关系,真的将一饭一粥一诗一文自视为莫大的恩德。比如当年有人在提供建站技术服务时少收了几百元钱,乃以恩人自居、向主人索取网站管理权限,在管理上略有异议,便责网站主人忘恩负义。

一饭一粥一诗一文之助,受者自当感念,但报答毕竟不难,一饭千金毕竟是特殊情况。东海当年出书十余册,惠序题词者众,至于惠诗送联赠书法,更是数以千计万计。东海或略奉薄酬、或请酒叙情、或回赠诗联、或书出后奉上拙书相报、或为之荐文开专栏,诸如此类回报都很正常,合乎诗坛文学界的俗习,合乎文朋诗友交往的惯例,偶有遗漏,也不会有人因此苛责。(其实这类小礼便忽略了也没什么,琐琐碎碎就活得太累了。东海也同样为不少人作过序、赋过诗、写过文章,全是写完就完风流云散,别说重提一个字,掷笔就不会再放在心上。)

但个别江湖“名家”的表现就有些可怕了。比如自居恩人,常拿“写序相助”之事当作自己伟大事迹妶耀,观点不同讲不成理便以忘恩负义相责,一边又宣称所作序文言非由衷、都是假话—-其实,序文虽例多苟誉,但自古来作者自己站出来公开自称假誉的,可谓绝无仅有。韩愈谀墓,千古所耻,但韩愈当不会自称所言不实。为文相誉,便算有恩,公称“假誉”,恩义自断,再来责人忘恩,且呶呶无已长达几年,岂非颠三倒四?

这类可怕的人与事,很久很久以前东海有幸各经历过一次。这也是当年文人积习过重而经验和“内存”不足所致。轻受他人苟誉,好与轻浮小文人来往酬唱,总是要付出代价的。皈儒以后自明白,佳作真经自有人欣赏,任何人的苟誉乱夸都毫无意义,适足以遗笑大方。

当然,大文化人之间交往便少些此等顾虑,相互有一定的德智基础和文化共识、容易理解勾通故。比如陈明是第一位向东海儒学“垂青”的名儒,将《大良知学》列入《原道》文丛无疑值得东海铭感。然东海造《陈明批判》时照样依照自己的标准,可者可之否者否之,直言不讳—-要以义理、立场、原则相报,东海无能为力也,我并不认为自己负义,相信陈明也不会以我为忘恩。


生活于人丛中,一生绝对不受人恩、不受人助是不可能的。多少总会有受人恩惠之时,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尽量依据仁义标准多加权衡、有所抉择就是了。这就叫: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受了就铭而感之并争取在有生之年还债。古人说得好:我有恩于人,不可不忘也,人有恩于我,不可忘也。对此儒基态度有异。某基督徒故人曾如是说:

“伟人喜欢帮助别人,但不喜欢别人来帮助他。因为帮助别人是一种优越的象征,接受帮助是卑下的象征。伟人万一接受别人的帮助,他一定要找机会回报,并且回报得更多,以便维持他的优越地位。骄傲不仅仅是渎神的,也对他人造成物质和心灵的伤害。事实上,骄傲就是对他人的伤害。”

在其眼里,“喜欢帮助别人但不喜欢别人来帮助”、“接受别人的帮助要找机会回报”等表现属于“伟人的骄傲”,这样做不仅渎神而且会对他人造成物质和心灵的伤害。这样“深刻”、这样违反正常道德标准的高论,当时令我哭笑不得。

不过,现在回想,东海的清高迂腐或许真的让某些人物很受伤甚至误伤了好人,果真,请允许我借此机会深致歉意并请理解一个儒者的自重。当年未皈儒之前,东海或有不少文人陋习和不够自重的地方,但生平在金钱问题上、在大节大德方面始终没有放松过警惕。

人生在世,大恩与大仇,皆不可忘不可不报。这不是为了“维持”什么“优越地位”,而是希望自己理得心安俯仰无愧,希望这一期生命结束的时候尽量走得干净清白,只留英名于世,不留债务在身。2009-8-24东海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