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东海老人:良知大法(中篇)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东海老人:良知大法(中篇)   
东海一枭2
[博客]

警告次数: 1



头衔: 海归准将

头衔: 海归准将
声望: 教授

加入时间: 2006/09/21
文章: 1398

海归分: 164915





文章标题: 东海老人:良知大法(中篇) (1218 reads)      时间: 2008-11-11 周二, 12:28   

作者:东海一枭2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东海老人:良知大法(中篇)

一、绝对真理
世俗所谓的真理都是相对的,仅在一定范围内是正确的,离开了适用的特定范围就不准了。有没有一种适用于任何时代和任何环境、“放之四海而皆准,质诸古今而不疑”(程颐语)的绝对的、普遍的真理呢?有。《中庸》第二十九章:

“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这个君子之道或中庸之道,就是良知。这是适用于世出世间一切的至高真理,是任何思想学说主义信仰都不能违背的核心原则。任何学说信仰体系对这一真理的证悟不足、认识不够,精微度、含金量、真理性就会受到影响。如果违背了这一原则,理就成歪理,学就成邪说,教就成邪教。

例如,科学如果悖离良知原则,就会走向科学主义,轻者出偏有害,重则造恶犯罪;政治如果悖离良知原则,就会变成苛政乃至暴政。为政以德,德为政本。人类内在道德良知会显现为某些外在道德规范,某些道德规范进一步硬化----制度化及法律化,形成良制良法。

现当代中囯的政治,对良知原则不是一般的偏离,而是全面彻底的违悖。有东海儒者提出“良知风暴”一词。现在是到了在个领域尤其是政治领域掀起一场良知风暴的时候了。大良知学真理度之高是空前的,全面推出的历史之时已经成熟,良知复兴运动的潮起指日可待。

二、至高至“大”
东海是从本性本体层面而说良知。儒家证得的性体是“天行健”、生生不息的,既“寂然不动”又“感而遂通”,既“无为”又“无不为”。佛家所证不生不灭、寂然不动,道家所证虚极静笃、玄然无为,两派对性体的证悟都不全面。

相比印度佛教,对于性体的生生大德,禅宗是有相当认识的。有一个著名的禅宗公案叫“婆子烧庵”:

有个婆子供养着一个和尚,大概有二十年。婆子想检验一下和尚的修行,于是经常叫一个年青的女子送饭服侍他。一天,婆子令女子抱住和尚问:“现在感觉如何?”和尚推开女子说“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女子把和尚的举动与言语讲给婆子听。婆子说.:“我二十年只养了一个俗汉!”于是赶走和尚,烧了庵棚。

用佛教小乘及道家的标准衡量,修到如此境界,高得很了,何俗之有?但在禅家,
道(自性)是活泼泼充满“生”机“生”气的。枯木寒岩无暖气,属于枯禅,非真道也。

六祖慧能曰:“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与局限于“不生不灭”的佛教诸派,“自性能生万法”的证悟就进了一步、深了一层。

不过,如此表述及证悟仍不够精确。“自性不生”是“无为”,“自性能生”是“无不为”。禅宗以“无为”为体、“无不为”为用,虽讲体用一如,难免重体轻用。因为纯“无为”之体,不可能产生“无不为”之用。更“严格”的说法应为:无为与无不为是性体的一体两面----两种性能德用。与良知学相比,在义理、“事相”和作用上,禅家的健德“生”机,究嫌不足。

例如,禅师们知道“触目菩提”,见到政治就不“菩提”了;知道“神通及妙用,挑水与担柴”,却不知“神通及妙用,民主与科学”(科学研究、制度建设、“道援天下”,皆无非自性本体之妙用也。当然了,不问政治、不重科研,正是出世法的特点,禅宗本质上仍然是出世的,不宜深责和苛求也。这里仅作事实判断。)

这里涉及怎样对待欲望的问题。欲望本身是非常美好的,是人生追求创造的“发动机”和成德成圣的原动力。欲望发而中节便是善心善行,逾分过度,才成为恶。所以对待欲望,关键在于怎样节制、引导、转化、升华而不能够加以禁止和灭绝,那是违反人性天道的。熊师十力批佛教反人生(禅宗例外),法眼独具。

在古今儒门中,东海良知学的真理度也是至高至“大”的。例如,仁性良知兼备道德精神、制度精神和科学精神。王阳明能够重点把握其道德精神,公羊家能够高度领会其制度精神(仁性良知,同义复词,仁分内圣外王,公羊家为外王学),但两派对蕴含其中的科学精神的认识都有所不足,得一而遗二,对良知仁性的理解都不透彻。

三、不二法门
本性本体是不二法门,是超越相对、差别的绝对和平等。在现象层面,主观与客观、意识与物质、理与欲、动与静、知与行、自与他等等有别,在本体层面,它们是亡于彼此、完全一致的。

尽管不够全面和透彻,传统儒佛道三家毕竟认识本性本体,都是得了人生宇宙“真谛”的,其余古今中外所有学说体系在这个问题几乎都是茫茫然,既使局部正确,也不过“俗谛”而已,如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不识根本甚为浅陋,甚者如法家权术势思想和马家斗争哲学,悖逆良知错误不堪。

更多学说则象诸瞎子摸象,摸到了一点。例如,本性本体是非心非物而兼具心物两种性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各有所见,都是偏见。一些读者以为大良知主义是唯心论,严重误会。如果改称唯本心论就对了。佛教也是唯本心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心识,指的就是本心和阿赖耶识。内而意识心,外而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都是本心的产生。这个本心,“级别”与道家那个生天生地生“我”的“道”相等(庄子有“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之语。)

又如,利己利他,都是良知本质的作用,两者圆融一体不可分割。利他主义利己主义抓住一点“主义”之,一是“过”了,一是“不及”,虽性质不同,出偏则同(详见枭文《利已主义批判》)。又如,本性至善,习性多恶。性恶论对人性的认识停留在习性层面,误以习染为本性,浅而偏。诸如此类。

求同先要存异,存异先要辨异。鸟鸣可待成追忆网友有句话说得很好:研学理重分际,致大用贵融通。建立在“分际”之上的“融通”,才是真正的“融通”。可笑一些学者不研诸家义理,不知各派“分际”,一味求“统一”、讲融通,其实不过苟同、苟通而已。

四、各有妙用
用“分别”的眼光看,东海儒家岂但与西方文化大不同,与东方佛道及诸子百家大不同,与儒家古今各派也多不同,但从“统一”的角度看,不同之中各有相通“相同”之处。

且不说佛道两家与儒家在“道”的层面相类相通、非常接近,且不说墨子的利他主义,西方的自由主义,在不同领域富有颇高的真理度,便是基教的神本信仰、杨朱的利己主义、法家权术势思想、马家的阶级斗争学说,也都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可以说,它们都程度不同地抓住了一点“局部真理”。 即使是邪教,也不是完全、绝对、彻底地邪恶“非理”的,否则就产生不了影响、无人“受教”了。

对待各家各派学说及信仰,大良知主义(又称仁本主义)具有至高无上的宽容度。
佛教有佛教的作用,道家有道家的作用,自由主义有自由主义的作用----如果受到儒家的指导,它们的作用就更大了。神本信仰、利他利己主义、法家权术势思想及阶级斗争学说,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及历史阶段,也都各有其特定的作用。

大良知主义认为,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没用的。垃圾放在合适的位置,也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道在屎尿,换过来说,屎尿有道,屎尿在道。

同时,没有任何东西是绝对不可转变、改良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垃圾也可以性质转变成为珍宝。既使没有条件转变性质、没有合适的位置,垃圾也未必“没用”。有时“没用”本身就是一种用,就象细菌对于健康之必要一样。

五、辨异求同
大良知主义对异端外道的批判是在尊重平等自由价值、遵守良制良法规范的前提下展开的。我们认为,对异端外道进行指导和改良是一个历史性的文明教化过程,只能通过义理争鸣和道德感化而达成,来不得一点点暴力强制手段。

西方社会对基教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传统之一,不管基教历史上犯下多少罪恶,都予以一定的尊重和保护,用良制良法把它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大良知主义至高无上的宽容度,体现在对受批判方或论敌人权特别是话语权的尊重维护上,体现在对民主、王道制度的追求上。我说过:

任何外道包括邪教信仰,在法律层面都应该得到平等的保护,信仰者的人权也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如果外道信仰者的人权受到侵犯,文明人特别是文化人,都应该站出来为之呼吁、对之援手。这方面,情归情、理归理、信仰归信仰、人权归人权,文化人应该区别清楚、分开对待。(《反对神本主义,弘扬中华文明》)

对异端外道,存异先辨异,求同不苟同。追求制度宽容与坚持仁本主义、批判异端外道的偏颇错误与尊重它们的话语权,思想信仰上的审思明辨与为人处世的大度能容,研明学理时的了别分际与兴起大用时的消化融通,属于不同范畴的问题,又都属于良知的作用。

东海大良知学是极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极高明的时候,佛经道藏都是垃圾,尽精微的时候,佛来也杀祖来也杀:这是论义理时一丝不苟寸土不让;极广大的时候,见魔拜魔见鬼拜鬼,道中庸的时候,牛溲马勃无非妙药:这是致大用时无不可用无所不容。

六、制恶复仇
宽容与制恶也是两回事,良知信仰宽容言论但不宽容罪恶。如果邪恶从言论落实为行动、形成了现实罪恶,就应受到良法的惩处或者正义的报复。这种制裁和报复正是良知力量的体现。

在儒家,仁者爱人恕以待人与以直报怨以义制恶,“为政焉用杀”(《论语》)与“十世之仇可复”(《春秋》),“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与“诛一夫”(《孟子》),都是相辅相成的。

儒家重视除恶,曰“遏恶扬善”,曰“除恶务本”,曰“刑一恶而万民悦”,曰“诚意者,有为善去恶之意” 等等。敢于见血的才是真宝刀,勇于除恶的才是大善人。王阳明、曾国藩等都是良知信仰极真、践履功夫甚深的儒者,所以在除大恶方面特别富有智慧和力量。

儒家以制度性的抑恶为主(义刑),但也不反对个体侠义色彩的制恶行为(义杀)。曰“父之仇不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曰“以直报怨”。子夏在问孔子如何对待父母之仇时,孔子答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

《春秋公羊传》中凡有复仇事,必大书特书。公羊学家认为,天下无道之时,个人不妨凭一己之力用极端手段去追求自然公正,去恢复历史中的正义,使人类历史不致因政治持久失序而陷入过度的不义邪恶的泥沼。

《公羊》认为,君臣“义合”,父子“天属”,在父亲无罪被杀的情况下,“义”就自动消失,就可复仇。“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子不复仇,非子也”。吴子胥为报父兄之仇,曰:“我必覆楚”,后破楚,鞭王尸,终雪大耻,《春秋》褒之。太史公赞曰:“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详见《大复仇论》及《杀人不碍大慈悲》诸文)。记住东海《大复仇之歌》的教导:

“小怨能忍算你有量/大仇不报是你太孬/如果法律不给作主/就应撇开法律自己作主/还自己也给社会一点公道!”

七、勇为行者
良知学是一问学问,值得慎思深研,但不能局限于此,儒者不仅应为学者,更应为行者,在事事物物中致良知,将良知贯彻到人生每一事每一时每一处,落实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去----上面所说的追求制度宽容、批判异端外道、以直报怨制恶等行为,都属于致良知的实践和大良知的作用。

良知如佛性,人人平等,如《坛经》所说:“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是佛。……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所以,任何人都不应自卑自贱自小。小看自己,就是小看了生命,小看了良知。

《教父》中有句话:只要愿意,即使是最卑微的人也能寻找向最强大的势力报复的机会。说得好。但此言仅从“报复”的角度强调人的潜力,尚不透彻。特借来下一转语:只要愿意,即使是最卑微的人也有机会造就最强大的势力。

正如枭诗所写:上帝摩罗不敢侵,真强至大是仁心。人天强势休违逆,违我终沦黑洞深。仁心即良知,确是真强至大。强大到什么程度?上帝摩罗不敢侵!每个人都可以敢言敢怒敢爱敢恨、不淫不移不屈不挠,与历代圣贤一样了不起的----只是他们不知道,总是垂头丧气总是低三下四总是信不过自心大能,所以起不了。

事业、成就方面也一样,有人能做到的,人人都能能做到,只要肯努力,只要有机会----机会是靠人去创造的。故良知行者可狂不可妄。妄者盲目自满、虚骄浮夸、有言无行、尽是虚招不中用,狂者知行合一,积极进取、不屈不挠、充满自信、真枪真刀敢碰硬。

总是,人人都是潜在的良知佛。人与人之间之所以善恶悬殊,千差万异,就是因迷悟不同、良知开发程度不同。就象吃饭一样,说食不饱,他人代食,更不能饱,良知潜能要每个人“亲自”去彰明和开发。

八、天确实“神”
一些读者以为良知大法属无神论,是严重的误会。我们反对神论但不是无神论。对于“神”(或称宇宙中比人类更高级的生命形式)的存在,大良知主义不肯定也不否认。我们认为,既使有“神”,他或他们的本性与人的本性必是等同的。神类与人类一样都是性体所现的“象”、所生的“物”。良知本性才是“神”不可测、妙不可言的。

以前对董仲舒天有意志的神学、神秘主义的“天论”及天人感应思想认识不足,曾妄加垢病。董氏“天论”固然有迷信成分,对天人感应的理解未免牵强附会(董氏“灾异”之说,把若干自然现象同帝王的失德行为作系统而简单的类比。如阴雨象征什么,天旱象征什么,四时失时、日月失序、山崩地裂分别象征什么),但其中的正确性和积极意义亦不可一棍子打死。

“天”在董氏笔下,有自然之天、道德之天、神灵之天、本体之天(宇宙生命大系统本体,东海学中的良知、无相大光明等概念)等多重含意。作为本体的“天”,尽管不象董氏所认为的那样,具有人格化的意志、情感、目的,但人类的一切意志情感目的都潜在于“天”、根源于“天”。在这个意义上说“天”很“神”、“天”有意志、情感、目的,也未尝不可。只不过,本体之天的意志、情感是由人来体现的,其目的是由人来实现的。

天人感应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天地自然和人类生命都源于这“一体之仁”,它们之间存在某种感应关系是自然的,只是不象董氏所理解的那样僵化肤浅罢了。

九、参赞化育
天之本体即人之本性所蕴藏的功能是神奇无限、神妙莫测、开发不尽、显化无穷的。显化是天之主动,即“天之所为”,开发是人之能动,是“人之所为”。这种潜功能的显化和开发是逐步、渐进、永无止境的,是人类永远无法完全开发甚至是意识永远无法完全想象。用庄子的话说,“莫知其极”。

因缘无穷无尽,变化“莫知其极”,一切一切都在发展变化之中,生生不息新新不已。人能弘道,格致正诚修齐治平等“弘道”的过程,就是人类从科学、心灵、政治社会等不同领域对本体潜能的开发和利用。

科学可以精益求精,技术可以新益求新,艺术可以美益求美,思想可以深更求深,心灵可以善更求善,道德可以高上加高,社会、政治、制度等各种环境可以好上加好。这一切都是没有止境的。现在绝对办不到的事,千万年之后可以办到,这一期宇宙完全不可能的事,下一期宇宙就有可能。不用太久,几万年以后的人看现在的人类,恐怕就象现在看未开化的原始人一样。

人与天地万物都是宇宙生命大系统本体所“生”,但人在自然界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特殊的作用,就是“参赞化育”。儒家特别讲究尽心尽性,不仅应尽己之性,还要尽人之性,并进一步尽物之性,从而参与、助成天地之化育。这是人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人的价值的实现。多么积极进取,多么“主观能动”。这是儒家与佛道两家不同的地方。《中庸》说: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第二十二章)

尽己之性是己立、“成己”,尽人之性是立人、成人,尽物之性是“成物”。孔子曰“仁者爱人”、“知者知人”(见《论语•颜渊篇》),是从人与人的关系立论的,
爱人、知人都属“成人”工作,《中庸》以“成己”为仁,以“成物”为知,将孔子仁知之学进一步发展、扩充到人与物的关系。

如果说尽人之性需要尽伦尽制,有待良法良制,属于外王事业,那么,尽物之性需要科学精神,有待格物致知,属于科学领域。这一切都属于明明德、致良知的“工作范围”。

只有尽己之性才能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即只有成己才能成人成物,反过来,只有尽人之性尽物之性才能更好地尽己之性,只有成人成物才能高度地成己。两方面相辅相成。佛道两家在尽人之性、尽物之性方面不够重视,故在尽己之性方面终究不如儒家的全面。

小结
尽管良知人人皆具。但是否信仰之、能否证悟之,效果是不一样的,生命优劣、善恶、圣凡由此而分。

对于个体来说,良知是生命之本、道德之根、一切学问之头脑。以之指导学习生活工作,规范自己的人生,可少走弯路、避开邪路,以之指导科学、文化、社会、政治等各种实践活动,将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至于精力旺盛精神纯粹身心健康,更是不求而然了。

坚定地信仰良知,能够更好地开发生命潜能,安立自家心命;深入地证悟良知,能够获得心灵、意志、道德之大自由。这样的人,德备智开,无论干什么都能比较合情合理,正确妥当,无论做什么人都是“善男人善女人”,都能做得比较出色,如格物成科学家,从军成军事家,从政成政治家,从文成大文化人乃至大宗师…。
2008-11-1东海老人
首发《民主论坛》http://asiademo.org/gb



作者:东海一枭2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东海老人:良知大法(下篇) 海归主坛 2008-11-13 周四, 09:36
[问题]《东海老人:“洋玩艺儿”作祟》 海归主坛 2009-10-29 周四, 11:55
[闲聊]《东海老人:第一清闲第一忙》 海归主坛 2009-10-28 周三, 18:48
[讨论][建议]《东海老人:“丧心病狂”的涂博士们》 海归主坛 2009-10-24 周六, 17:39
东海老人:把孔子像挂到天安门城楼上 海天文学 2009-10-17 周六, 12:56
[问题]东海老人:关于鲁迅略答胡胜华先生 海天文学 2009-10-14 周三, 07:24
[建议]《东海老人:提醒jiabujia先生》 海归主坛 2009-10-13 周二, 12:24
[讨论]东海老人:因缘不可思议 海归主坛 2009-10-13 周二, 10:13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东海一枭2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 东海老人:良知大法(中篇) -- 东海一枭2 - (10384 Byte) 2008-11-11 周二, 12:28 (1218 reads)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