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more fuel for nostagia, what a change! ZT 纯体验时代 中国大学生50年爱情变迁路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more fuel for nostagia, what a change! ZT 纯体验时代 中国大学生50年爱情变迁路   
Johnson




头衔: 海归中校

头衔: 海归中校


加入时间: 2004/02/21
文章: 281

海归分: 36533





文章标题: more fuel for nostagia, what a change! ZT 纯体验时代 中国大学生50年爱情变迁路 (1005 reads)      时间: 2004-5-19 周三, 23:58   

作者:Johnson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樊篱不知不觉地倒塌 中国大学生50年爱情变迁路


新华网 (2004-05-19 08:48:07)记者 姚海鹰 来源 21世纪人才报

虽然2004年还未过半,但对于中国大学生来说,发生在春夏两季的爱情话题,还是让他们感到一阵莫名的兴奋。

阳春三月,
教育部直属山东大学开中国高校风气之先,出台了《关于学生结婚和申请生育的暂行规定》,第一次以校规的文件形式发布了“符合法定婚龄的男女在校学生可按国家婚姻登记条例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规定。两个月后的五一大假里,天津师范大学在校女大学生王洋公开举办了婚礼,全国30多家媒体共同见证了这场盛况。

无论是允许大学生结婚的管理规定出台,还是近似炒作的“五一结婚盛典”,较之以往任何时代的大学爱情,都具有截然不同的意义。在撰写本篇《中国大学生50年爱情变迁路》时,我们惊喜地发现,曾经为大学生们设置的爱情樊篱已在时光的岁月里不知不觉地倒塌,大学校园里的爱情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行……

20世纪50、60年代:爱情与激情交织的年代

有人这样评价说:20世纪50、60年代的大学生是最有激情和理想的年轻人,却也是最缺乏爱情滋润的两代人。

黄耀明,1951年考入大连海运学院,1955年本科毕业。事隔50多年,对当年那个位于美丽海滨城市的大学校园,他却没有任何有关爱情的浪漫记忆。按当时的规定,所有高校都严禁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甚至把“在校学生严禁谈恋爱,违者退学”的校规写进了学生守则。

“我们班没有一个学生谈恋爱,也没听说学校里有这样的事。”黄老说,当时即便在宿舍卧谈,他们6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也不会把女生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不想过这种‘嘴瘾’,是因为大家都觉得不应该谈与爱情有关的话题。即使我们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不谈其中有关爱情描写的场面。”

尽管幽雅宁静的大学校园在那样严肃的氛围下,不能孕育多少轰轰烈烈的爱情,但情投意合的地下鸳鸯还是有的。华中科技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院长张勇传就有这样“幸运”的经历。

这位在50年代大学校园里就体会了爱情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当时也仅仅只能利用学校集体舞会的机会与心爱的姑娘在一起,其交往的频繁度和密切度与普通同学没什么两样,不敢越雷池半步,否则就会被学校开除。在他看来,那时候的爱情是催人上进的,他告诉记者说:“因为心中有爱,所以觉得在学习上有使不完的劲儿。”1957年,张勇传从华中工学院水电专业毕业。刚拿到毕业证,就和自己的大学同学瞿继恂领取了结婚证,一度在同学中被传为佳话。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虽然20世纪50、60年代的大学里严令禁止学生谈恋爱,但在当时的学校里,还是有极少数的“地下鸳鸯”,他们活动高度保密、不事张扬。他们中不少人在毕业后结成了夫妻,这种被称为“校友夫妻”或者“同学夫妻”的现象在那个年代并不鲜见。

对于那个年代的校园爱情,很多受访者的共识是,爱情是与自己对祖国的建设抱负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男孩们不仅追求女孩的漂亮,更看重她们的“又红又专”(即有正确的政治立场、高尚的思想情操以及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有一首流行于60年代的爱情歌曲就这样唱道:“河水快乐地流向远方,心中怀念我心爱的姑娘……你那美丽的眼睛放射着光芒,鼓舞着我勇敢地走向战场!”“战场”,是指边疆、荒野。那时毕业的大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响亮口号:“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这也是当代许多大学生无法理解的事:为什么50、60年代的大学生会有那样的激情与理想?为什么他们所有的、惟一的理想就是到祖国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去搞建设?为什么他们能够为着这一理想放弃他们的爱情?

在文化大革命10年间,中国大学生的爱情更是出现了一种绝对的革命理性主义,“伤痕文学”对此评价:知识青年的爱情或是在压抑中等待爆发或如死去的火山。

20世纪80、90年代:浪漫爱情开始复苏的年代

如果说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大学生在禁锢状态下所追求的爱情,其表现形式还只能是报效祖国的附属物的话,那么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这种所谓的道德约束被摧毁,大学生开始重视和表达对爱情的追求,他们的爱情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改革开放对国人爱情观念的贡献首先就反映在高校里。在1978年后的10年间,中国大学生原有的爱情观被来自西方的爱情观所改变。在经历10年文化大革命之后,众多思想与体制的坚冰被解冻,各种思潮在高校校园产生了激烈的交锋,80年代的大学生很自然地成为其中的活跃分子:他们演绎理想,创造激情,其中就有对爱情的大胆追求。有人这样评价——80年代的中国大学生才是真正的“天之骄子”,他们有着追求爱情最得天独厚的条件。20世纪80年代大学里的最大特点是学生数量少,除了国家可包分配外,供学生选择的用人单位遍地都是。没有了对前途的担忧,在80年代的大学生群体中崇尚“爱情至上”者频频出现。特别是80年代中后期,在以琼瑶为代表的港台文艺作品的影响下,高校学生中为了爱情放弃一切,爱得轰轰烈烈、死去活来的事例开始涌现。

孙冒林,1988年毕业于上海出版印刷专科学校,即使不是本科文凭,孙冒林也顺利分配到了上海一家规模很大的文艺类出版社。孙坦言,自己在学校曾谈过两次恋爱。即使现在看来,孙冒林的爱情仍然飘荡着浪漫的气息。“我会试着写情书,开篇也谈理想,不过文中会悄悄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特别肉麻的话虽然说不出来,但对她的称赞时常表于文字。”孙冒林告诉记者,当时的学校还是明令禁止谈恋爱的,所以情书只能偷偷放在书里,以借书的名义交给对方。“我们会像真正的恋人一样到人比较少的小树林走走,坐坐,高兴的时候轻轻念着徐志摩的诗,享受单纯甜蜜的爱情。”

也正是在那个时期,分配成了校园爱情的最大障碍。孙冒林告诉记者:“在那个时候,学校显然是反对恋爱的,而且对恋爱学生的行为也无法容忍,但却因为这些学生没有过分的举动而无法公然将他们开除,在这个时候,分配成了将学生们分开的自然而然的有效办法。有不少校园恋人因为国家的定向分配而劳燕分飞,成为人生的一大遗憾。”

90年代的大学生是伴着市场经济的大潮来到大学的,此刻,昔日的“象牙之塔”早已卷入到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之中。不断高涨的学习费用、日益加重的学习压力、不绝于耳的就业难的呼声、以及校园内不时泛起的商潮,都使90年代大学生的生存环境开始"严重恶化",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因为农业的卖粮难等原因就得想办法打工赚钱,最重要的是,毕业后还得自己去找工作,而就业形势是“僧多粥少”。

90年代大学生面临着生存的巨大压力,他们再也不可能象80年代的大学生一样,有很充裕的时间来享受无忧无虑的爱情,他们亲睐的是计算机、英语一类实用书籍,还有双学位等等,这是现实环境“逼”出来的,他们就得如此“充电”,只有学一些实用本领,在日后的就业市场上才不致被淘汰出局!

由此,90年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开始有了重新的定位,社会竞争的激烈和个人价值的主体化,都让这个年代的大学生逐步走出了情感的误区,走向理智成熟。有一份调查表明,90年代的大学生对“在未来的五年中,最大愿望是什么的回答是:有31.68%的大学生选择“获得更高学历”,被排在第一位,而“有理想的伴侣”只有21.56%的比例.由此可见,这个年代的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关注的热点更加现实,在市场竞争中努力提高自己人力资本的价值(如获得更高的学历),成为他们关注的主流,而对过去十分热衷的情感生活的关注则趋于理性和平淡。

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 网络速度下的体验时代

著名学者李银河说:“中国人爱情的第二个分水岭出现在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其实这句话作为中国大学生的爱情写照会显得更为恰当。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大学生的爱情发生了一场根本性的革命,其中起到关键的推波助澜作用的无疑是网络。有人认为,网络大潮对当今社会所创造的最为壮观的结果,不应该是一夜情的发生和泛滥,而是帮助大学生迅速地成就恋爱和享受恋爱。有人评价说,在网络里处处充斥着躯体的气息。在这种文化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耳濡目染,思想自然“解放”!

“我认为网络真正进入大学生生活的时间是1998年,随后,它的威力就一年大过一年。”2002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系的罗迄文至今还记得两年前上网的情景:“1998年网吧才刚开始,上网很贵,最初是每小时8元,而且武汉也就3家,都是金桥的连锁店,大概40台电脑的规模。因为贵,所以上网的人也少。没有经济能力的学生还不是里面消费的常客。”

渐渐的,上网的费用降低了,从8元变成后来的5元、4元,后来10元三小时的卡也多了起来。“价格便宜后,网吧多了起来,规模也逐渐增大。大学生慢慢变成了主要的客源。”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以网恋为主题的标志性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开始在校园里流传,这部后来还拍成了电影的浪漫网恋小说,以网络般的神奇速度影响着大学生的恋爱方式。

上海财经大学1999级毕业留校的小王老师对这本小说当时的火爆情形记忆犹新:“这本书讲的就是两个没见面的大学生通过网络恋爱,然后演绎了一场很凄美的爱情故事。”正是这个网络爱情故事,打动了当时在校的所有大学生。1999年那会儿,网吧里坐着的95%都是大学生,他们开始用QQ与网络背后的男男女女交谈,并幻想着有朝一日自己能亲身经历《第一次亲密接触》中男主人公的神奇爱情。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中国大学生第一次重新认识了网络的功能:原来网络除了能够看新闻、查资料,还可以聊天交友甚至恋爱。QQ开始代替过去的情书,在第一时间把一句句含情脉脉的语言通过网络传递到对方的电脑屏幕上。一位当时受这本小说影响而开始网恋的女大学生告诉记者:“书中的主人公都是大学生,而我自己也是大学生,潜移默化中,我认为自己应该恋爱了。”

对习惯于用QQ恋爱的90年代末的大学生们来说,网络开始改变他们对性的看法。他们认为:性生活、性体验不再是夫妻的专利,恋爱中也可以发生性行为。浙江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62%的学生同意只要是和相爱的人,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85%的学生认为,已经发生性行为的男女不一定非得结婚。对于同性恋,约有60%受访同学持宽容态度,他们认为同性恋应该被允许。更有62%的则认为,珍视贞操是对人性的压抑。中国大学生几乎持续了30年的无性恋爱时代宣告结束了。曾经是严格建立在婚姻基础之上的保守的性观念被他们丢弃。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在恋人之间寻求能够使双方快乐的性行为方式。性知识、性科学开始成为大学生急切想了解的知识。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会出现诸如性描写被写入大学教材和在校大学生结婚之类的新闻了。

在中国大学生爱情的变迁中,更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甚至更多的旁观者对此的态度,他们除了无可奈何之外,在经历过种种大大小小的反思和批判之后,最后也都表现出了较过去更多元更客观的宽容态度,就在这个五一节期间,第一桩真正意义上的的校园婚姻,在众目睽睽之下登上了历史舞台……



作者:Johnson海归茶馆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欧洲摇滚经典】Wind of Change.....by Scorpions 海归茶馆 2014-11-10 周一, 06:21
[蓝山Skywalk]: 奥巴马的竞选口号, "CHANGE&q... 生活风情 2013-8-19 周一, 13:19
climate change/CDM - Auditor or Busin... 海归招聘 2011-11-30 周三, 15:42
[音乐]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 英文歌曲 2011-10-27 周四, 08:46
【子非三级的三级片】The Change-Up - 正妻裸露的Tits, ... 生活风情 2011-8-07 周日, 15:50
iPad will change the world 海归酒吧 2010-4-09 周五, 01:50
[分享]招聘职位ITIL-change manager-杭州职位 海归职场 2009-7-30 周四, 14:37
◆外企急招-Change Manager-BASE:HANGZHOU◆ 海归职场 2009-7-09 周四, 15:31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Johnson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茶馆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