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转帖]我的神秘经验 作者:梁燕城 Part 1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主坛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帖]我的神秘经验 作者:梁燕城 Part 1   
NC




头衔: 海归少校

头衔: 海归少校
声望: 学员

加入时间: 2004/02/21
文章: 177

海归分: 10744





文章标题: [转帖]我的神秘经验 作者:梁燕城 Part 1 (1825 reads)      时间: 2014-4-18 周五, 01:57   

作者:NC海归主坛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读了这哥们写的书,大开眼界。以前经常听说练气功后走火入魔一说,看到作者的亲身经历。真是了解了不少灵界的事。我有一台湾朋友,他就跟我说过好几回,他在台湾经历的灵界事。我一直不信。看了这个,知天外有天。

============
1. 作者简介
他,从小就对世界的存在、人的生命非常好奇,也开始了他一生对真理、对生命本像的追求。

  他曾经打坐修道,进入了他称之为第一重的境界,这时他能进入定境,用意识指引体内之气在全身游走。第二重境界则是心游天地之境,入定之时,身体似不存在,心灵却与宇宙的韵律相感。到了第三重境界,可以见灵界现象,也就是开天眼,这时如能不受灵物搅扰,心自定静,由天眼转为慧眼,就能无执、无着、无你、无我,进入佛教所谓空的境界。

  之后,他又在旅行之中感觉到天地的无限能力,发现空并非终极的境界,接近中国儒家思想。

  最后,在修道的深层体会中,他发现,如果不执着于「空」和「生」,就能感知还有超越而有恩情的上帝,但人却不能借着修道接近上帝,是上帝主动「启示」人。

 曾经流浪佛教古国,在恒河畔环视生命是空还是爱的梁燕城博士,他不但有独特的宗教神秘经验,而且还有深厚的哲学素养。最重要的是上帝给了他无比广袤的心胸,去涵纳各宗各派歧争的思虑,而且能从现代人迷恋苦求的“神通”里,明白生命的道路:并且由“科学实证”的角度去破除令人胶限的“轮回”。全书内容深入浅出,流畅述说着一个探寻真道的亲经历。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硕士。

*专研中世纪神学哲学。

*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博士。

*专研中国儒家哲学。

*香港中国神学研究院特别学生。

*曾任浸会学院宗哲系高级讲师及加拿大维真学院

中国研究部主任。

*现任文化更新研究中心院长及《文化中国》总编辑。

*国际中国哲学会会员。

*国际易经学会会员。

*国际儒学/基督教对话会议委员。

*香港信报及加拿大星岛日报专栏作家。

*曾先后任“香港商业电台”、温哥华“华侨之声”

及“国泰电视台”时事评论节目主持人。

*现任温哥华中文电台时事评论员。

*温哥华华人信义会义务传道人。

*温哥华基督教爱华会顾问。

*美国基督徒义显设顾问

*著有五十余本著作论文。

2 如我被引入这生命的“桃花源”
江儿

  我曾经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终于象一只被诱入迷宫里的老鼠,极其乖顺地遵循著,《读者文摘》一封封信函的指示,去填写及复寄一堆的资料,最后的目的说穿了,其实连自己都觉得可笑,就是为了想揭晓它们所要赠送人的「神秘」礼物到底是什么?在此之前,我不断地提醒自己,这不过促销的花招,然而在它们一次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对我「微笑招手」之后:按捺不住人性天生好知秘密的本质,我竟然也掉入了明明晓得的「陷阱」里。

  事情当然以「叫人好笑」收场。但此同时,在我生命里极闲美的这一段岁月里,藉由阅读、冥想与观察,我似乎又回到了过去每当生活陷入低潮低处时总会去掀开的「黑箱」子边,睁大一双心眼,意欲自己能望穿这一切蠢动在细胞深处的疑惑:仰天,是对寰宇星辰的秋水愁绪,阖目,则是剖不透的心海极地,生命里至大至小的两端的秘密,在七岁、十三岁、十九岁、廿四岁几次翻腾探索的「战役」里,我都功败垂成,只有无奈地又退回做过单纯无问的人,然而我知道,我何曾甘心过?只因自己能力有限:乃至就只能穷极无聊地如前述成了一只昏头的老鼠。

  在这样自我摸索的成长进程里,高中时,与同僚狂辩各种哲学议题,生吞活嚼什么卡谬、尼采;大学糊理糊涂拐入学佛的热巷中,自以为戴了顶高高的「禅帽」走出来,及至工作后藉采访之便,穿梭听问在诸多知名的阿洪、牧师、活佛、法师、神父之间,尽管因之轻松地明白了各教派的精粹,反倒令我愈加「神」智不清,生命究竟是怎么回事啊?而我这一生,真的能这样把这好奇搁在一边,遮起眼睛就以为没事了吗?

  上帝似乎很清除我的问题所在。祂说:「你先进来吧!我再告诉你」,祂把我从浮荡的心流中拉上岸,将心静了下来,才让我逐渐看见周遭许多生活或生命里隐藏的奥秘。

  其中之一,当然就是让我接触到了宇宙光,并依著我的兴趣和所长,承接了一部份的出版编务;但我没想到的是,交到我手上的第一本书稿,竟然就这样字字句句都是切中我心头的内容:梁燕城教授自小「一颗探究宇宙之谜的大心」。某日黄昏把小孩「放羊」在七号公园翠绿的草坪上,我启页静读,可谓既贴心又感激,仿佛是一位极懂我的老朋友,带领著我走人一段我亟想游绕的「生命桃花源」,那是我平淡、平凡(却是幸福)的日子里,很难触碰到的世界,但是我相信,生命奥秘的感通,除了亲自历经之外,应当还存在各种可能。

  况且,这也是多数人在追寻信仰的岁月里,必须知晓,却未必要走过;或者说,必须等候,然而时机握在上帝手中的一种「经验」。

  不过,梁教授格外令人珍惜的是,他既有独特的宗教神秘经验,复有深厚的哲学素养为底,最重要的是,上帝给了他无比广袤的心胸去含纳各宗各派歧争的思虑,而且能从现代人迷恋苦求的「神通」之惑里,明明白白生命的道路:另者,梁教授由「科学实证」的角度去破除今人胶限于「轮回」,惯用以「进化论」思维的种种论述,不仅对基督徒颇有扎椿之功,对一般人更大有「扣钟警醒」之效;此诚非易事,更深入且浅出,流畅的感觉还依稀正听著一椿好听的故事。

  编辑此书,我自觉如同梁教授的书童,陪他打坐、仰观天星:随他流浪佛教古国,在恒河畔环视生命是空还是爱?有时好似想起过去记忆里点点滴滴的迷惘,一回头便听见他娓娓述说著生命「苦难的出路」,这苦还不够,他更自动补充,虽则每个生命都渴求遇见「上帝」,然而诸教却绝非「殊途同归」……。

  看到这样美妙的一本书,我当然是更不愿意荒漫地象一只毫无头绪的小老鼠,满足于知晓小小的神秘礼物的乐趣;而愿重拾对心灵、宇宙与人生的好奇探索,梁教授的「神秘经验」,实在真是平凡如我一样的多数人,藉以上路的最佳开道车!

3 一颗探究宇宙之迷的大心
—— 我那无边好奇多问的年少岁月

  大约是四岁那年,跑去问大人,世界为什么有这一切存在?大人说大概是上帝造的,我又问上帝又是谁造的?

  难以描写的无限心

  当时大人怎样回答我忘记了,但只记得我问了这问题后,心中突然超越了有形的世界,想到一个永恒无限的形而上世界,一时心灵变得很大,不再只是一童子那只看到目前饮食和玩乐的心,而是一颗难以描述的大心,无限心。

  六岁左右,和哥哥在阳台放风筝,看见日落余晖,非常壮丽,后来妈妈叫我们下去吃饭,我不肯,因天地太美了,结果妈妈带饭菜上阳台,一起吃饭,一起观天。

  渐渐苍然暮色,自远而至,天上出现星星。妈妈说第一颗星出现时,许一个愿,一定灵验,我和哥哥立刻说,希望年年考第一,结果却没有应验。

  天上星宿渐现,夜空深坠,哥哥问若乘火箭飞往太虚,哪里是尽头。记得大人们也讨论了一下,回答说大概是无尽头的。

  就在那一刻,我的心又想到永恒无限的世界,心灵一下子又变得很大,很通畅,很平静。

  体察自然,心中无比宽畅

  六、七岁期间,最享受就是在夏日的黄昏放风筝,观天地之美,察品类之盛,特别是夏夜的天阶夜色,常带来生命深处的震憾。

  母亲常指点天上的星座,我就静静凝望,历久不愿回到屋内。

  在童年时期,白天爱看浮云飘忽变幻,晚上则躺在床上看窗外的星星,仿佛吊在半空的小灯泡,心中感到无比宽大舒畅。

  很可惜,在香港那迫人的教育制度下,孩子很难维持对大自然的情,功课一天比一天多,小学读书是一种毁灭人性的压力。为了满足家长和教育制度的要求,天天背书、计数,要完成四五种功课,那时就只有作文和美术成绩较好,因那是唯一让人幻想驰骋的学科。

  在压得喘不过气时,最大的享受就是放学走路回家,经过永别亭的一片草地,上有些野臭花和大红花,那时觉得臭花香得很,总要采摘一些去观赏,看到那些五彩小朵构成的花,就觉得很高兴,很舒畅。

  此外,假日到沙田红梅谷和大埔桃源洞,抛石到水中,看水中涟漪荡漾,亦是一大享受。

  宇宙之谜,谁能解答?

  在青少年期间,常在思考四岁时的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一切存在呢?

  中四那年读木村泰贤、高楠顺次郎和铃木大拙的佛学论著,以一切是无始以来,缘起生灭而成,一切本性皆空,即以无不变本性为其性。

  这答案并未解答任何疑惑,谁告诉思想家们宇宙是无始而来的缘起生灭?缘何有缘,空性随缘不变;空不能生缘,何来缘?而何来空?

  为何宇宙有森罗万象,而不是一无所有?有人说这些问题是执着,研究只是戏论,我觉得这观点不外是未透脱者的逃避,而逃避思想的运作,只能向纯实践的修持解脱。

  为何会有这一切?希腊哲学家以「有」不能从「无」所生,存有的事物必须来自存有。

  那么又是什么存有,创生了我们所见一切的存有?

  那创生一切的存有,只是物质吗?还是所谓天道?抑是上帝?这些思想,把我拉向超越世界的探求;探求的动力,即来自对宇宙之情,因这对宇宙之情,我在十四岁开始读老庄,十五岁读柏拉图,十六岁读佛经,且开始了多年打坐修养的历程,而体验很多奇异的境界。

4. 生活经历的极点,生命奥秘的起点
—— 修道第一重境界

  细察年轻时代所证境界,大抵可从其现象描述为不同层次之体验。

  在未修道前,那是一个生活和事件的世界,人在生活处境中,见物往事来,有物质,有大自然,有人事,人要在其中抉择,工作,愁烦,只为了生存而流转下去,也受成败得失之苦,这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得而喜,失而忧。

  在这生活世界中,也有各种文化,各种价值,如成就物质世界的科学、科技、农业,成就肉体的体育、饮食,成就人与人关系的政治、经济、礼文等,这些方面有建树的人,是体验生活适应的境界。

  但当人开始自省,又会发觉生活世界中,人会只见到目前,见到表面,见到自己的私欲,其成就只是短暂的,不能接触到永恒。

  当人投身于现世,会不断追逐,及至成功时,却仍没有心灵上的满足,因在现世的成就,总不能延续到死后,也不能征服时间的大流,始终会被时间所摧毁。

  生活调适的境界,不能克服时间,因此精神上仍是空虚。

  空虚感使人寻索灵魂的深度,而展开了修道的历程,那是一条找寻真理的路,而可经历不同境界。

  对永恒与短暂的察觉

  从生活调适境界,走人新的境界,主要在对永恒与短暂的觉察。

  人心灵如果黏附于纯目前的世界,就只几见到如何改善生活环境的需要,如多赚点钱,装饰一下房子,要求政治社会多一点改变,这些事都可让我们奋斗终生,而停在这一层次的思考和体验上。

  但人性奇妙,就在人总会不满意停在纯肉体和社会的满足上时,就会渴望有精神上的丰盛,所以当人得到现世的成就时,又会想到永恒,如秦皇、汉武,事业如同中天之际,就要找寻不死药,因为无沦多大成就,在肉体、物质和社会层次的业绩,始终是短暂和无常的。

  成就会随时间解散,生命会在时间中逝灭,前者使人感到「无常」,后者使人感到,无我」,终归来说,就是终极的虚幻感,而明生灭幻变之空。

  空不是什么都「无」,却是见「有」的事物无不变实质,皆无永恒性,一切事业成就,原如梦幻泡影,而这才是事物的本性,即以无本性为本性。

  到这阶段,人就会有觉悟的体验,知生活所黏附执着的,原是虚幻,故人生要寻索新的境界,而求仙佛道之心即大概由此起。

  修道第一重境界

  人体会生活所遇的事物,所得成就,皆不终极,于是人才开始寻索现实以外的道理,祈求得到较永恒的真实价值,人于此才有对宗教和哲学的兴趣,

  哲学只是理性反省,宗教却须亲身践履。

  宗教践履有两方式,一是从内省去体悟心性中之灵明,此须**、劳功、省察、格物,于自然中求契悟。另一是响往超越恩情,而打开内心密封之窗户,凭信心超越而体悟上帝之慈爱,此须以坦诚之心去悔悟、祝祷,及种种灵思默想等,前者揭开内心灭路,后者顺迎上帝,与天感通。

  我年轻时走第一条路,因感到人生很多痛苦,世间很多争斗,所以十六岁即开始修道,寻求解脱,盼能体会最后真理。

  最初是学因是子**法,用道家方式凝神守一,数息集中,以息呼吸,将浮露之气沉稳下来,炼气入神,化神还虚。

  由于青年时代心清气爽,**一两个星期,已能入定静,丹田积聚热气,可随吸上升,随呼下聚,慢慢发现身体中有些经路,可用意识指引,顺经路在全身游走。这种轻安,是修道第一重境。

  人体和人的心灵间的关系

  修道**,何以曾会有气感,科学家如马建南博士,曾解释为人与地球磁场产生共振;叶礼霖博士解释人体为一小型发电机,藉呼吸引动横隔膜上来,形成发电,而有电流贯全身,并与自然界磁电场呼应。

  这些解释都十分合理,问题在修道较深的阶段,会有「开天眼」现象,即见灵界事物,如纯用物质之能量或电磁来解释,就只能说这些天眼现象是心理作用,妄想狂的精神病。

  无疑,大部份自称有天眼通的人,确是主观心理的妄想,但也有些宣称是特异功能者,果然能客观地产生一种自然无法解释的现象,且被观察过、被印证过,除非能证明这一切是魔术,否则亦很难一笔否定。

  那么这些修道奇特的体验,如何可提供一合理的解释呢?所谓核磁场共振之类理论,只是从物质层次建立的解释,单是这层次,已显明人体是一极复杂精密的设计,且与宇宙韵律息息相关。

  这精巧的人体与宇宙韵律,似指向宇宙是来自一极伟大的智慧,极奇妙的创造,人体或可与这宇宙的力量相通,但人心灵的定位又如何?是否能和那原初创造万物的主宰相通呢?人体和人的心灵关系又如何呢?

  气是什么呢?

  在第一重境界,主要有各种**修养的方法,如道家的性命双修,佛家首楞严经的性功,密宗大手印,通过层层深人,先是培养出气感,然后在全身自脉运行,而达身体调畅,精神爽朗的果效,其后达到心意语皆寂的定境。

  不过这些「气」是什么呢?

  根据中国对气功师进行的一连串试验,气功的外气,可以产生红外线信号、静电增量、磁信号、脉冲信号等等现象,那么「气」是有物质性的,可产生物质的效应,但气又似乎不只是一般物质,它更接近能量,似是一种可作用于物质上,而产生物质效应的能量。

  中国自古哲学对气的观念也多有描写,孟子曾说:「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意志可统御气,气则充于体,似乎气是心灵与肉体之间的东西,既充于体,也为志所帅领,而修养功夫,就是「治气」。庄子说:「欲静则平气。」孟子说:「不得于心,勿求于气。」这都是将气转化为平顺,以成为人生的修养。

  但中国有时指出气有灵性的一面,吕氏春秋提到「精气」一辞,认为是「集于圣人」,管子也说:「凡物之精……藏于胸中,谓之圣人,是故名气。」此中「精气」一辞,相当于今日所谓的灵魂,是人之至精部份。那么气感之气,是否就来自人的灵魂呢?

  气的秘密与「有灵的活人」

  气感是一确实的现象,但气的可观察性却极有限,气似乎仍是一种神秘而未被知识所掌握的事物,初看是介乎心灵与肉体之间的现象,但深一步看,其本质化仍是和心灵连起来的,因为意念可引导气在体内运转,所谓导引、行气,而和「精」、「神」两概念一起用,内经素问有云:「呼吸精气,独立守神」,治病在「移精变气」。又在人死时,礼记说「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又有云,人死后:「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则气和灵魂似是同一的东西。

  有关气的秘密,旧约圣经有很特别的记载,那是人得到上帝的气,而成为「有灵的活人」,此中「灵」的一字,在原文是(Ruach),与气字和风字是同一字,包括气息、心意、灵性的意思,而上帝给人的气,原文是Neshamah,是指生命、智慧和启示,人因此成为有灵的活人,这灵字原文是Neshesh,指人的灵魂、生命、性格、心灵等,而这一字的字根就是气息Naphash。而这气息是灵性作用于身体上而产生。

  这大概可解释气感现象,是人灵性作用于身体上的一种作用,故其根源与人灵性有关,气功只是人灵性作用的初步,深入去**,其静定境可引出开天眼的现象,而使人有种种与灵界接触的神奇经验,故也有种种遇天魔邪灵,及走火入魔的危险。

  灵性

  由于气来自灵性,是生命气息,故练功会由气感而到所谓开天眼,甚至开慧眼、法眼、佛眼等经历,那是灵性被练得敏锐,而开始回复其与灵界相关的触觉,逐产生修养的重重境界,及与邪妖相交的可能性。

  人是有灵性的存在,所谓「灵性」,是指人具有非物质的构成部份,这是一种信息收集及发放的能力,也是一种思想与心灵的运作,像是一无形的软体,可发出指示,形成人的一般思维与动作。

  诺贝尔奖得主大脑专家阿哥斯(Eccles)指出,人大脑中有一部份属思维的,名SMA,由数百万细胞构成一些密码,却由一无形的力量去指示运作,如比喻脑细胞是钢琴的琴键,那么那力量就像无形的手在弹琴,他认为这就是人的灵魂。

  阿哥斯和著名哲学家卡尔浦伯(Popper)合写「自我与大脑」一书,描述人心灵有三个世界,其后他写「人之奇异」及「人的灵魂」,均强调人有灵魂,是第二和第三个思想世界的来源。

  灵性是人的非物质构成部份,当人的物质部份消失,即死了以后,仍会以纯信息的形态存在,此即传统所谓的灵魂不朽。

  灵性也能接收宇宙的其他信息,如果宇宙是有灵界存在的话,灵性的敏锐化会与灵界有接触。

5 心游天地、穿过灵界、物质交接点
—— 修道第二重境界

  修道第二重境界,是呈现远方空间于心中。在人静不久,心即见一些境象浮现。如河川大地,崇山峻岭等,心灵如在空中飞翔,见美丽的雪山在其下,有万年冰川,茫茫雪原,上有清澈蓝天,白云朵朵,有时也见青翠绿野,森林河流。此为心游天地之境。

  灵的**得睹天地奇境

  大概这是**使人灵性敏锐起来,不再是纯在身体中的内气流行,且开了通往另一世界的孔道,乃从眉心玄关之处通出,而得见远方空间景象。

  在入定时,身似已不存在,心灵却与宇宙的韵律相感,而得游于天地。这大概是灵界与物界交接之点,心灵一方面未离物界,仍见物界的山河大地,但又不困在物界,故此飞翔自在于物界之空中,周围是一片迷离,似为另一世界的入口。

  但这又不同灵魂离体经验,灵魂离体仍是主客二分之境,灵是主体,身是客体,两者打分为二,然后主体飘离客体。

  但心游天地,却无主客二分,也不是灵与身为二,此是灵己在空中,身体则化而不见,然后灵的**,得睹天地之奇境,此为第二层境界。

  时间是什么?何谓灵界?

  何谓灵界?灵界是指宇宙也有一非物质的构成部份,或非三度空间的构成部份。

  三度空间是我们所见和行动的立体世界,有长、宽、高所构成,我们的感官作用,是限于在三度空间里,而相对论所设定的第四度空间,即所谓时间,已不为感官所直接感受,只能通过回忆,想到有所谓过去,以及通过期待,想到还有未来而构成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察觉,设定有时间,那是靠心灵的自省,才产生时间意识。

  相对论则由新的坐标系统(所谓劳伦斯兹转换式),去描述各相对体系,而必须把时间和空间连合起来处理,因而用第四度空间描述时间,这是纯由心灵运用理性,作理论的推演而设定。

  人对时间的了解,不论是自省心灵中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构作(此是奥古斯丁之路),或是对四度空间的设定(爱因斯坦之路),均不是靠感官经验而来,却由心灵去推知。

  当代科学大致会认为时间是客观的第四度空间,而这度空间是时间之流行,人必须经回忆和期待的心灵作用,才能体会时间之流行。

  但心灵能否直接「见」时间流行,或直接「见」过去和未来呢?这就须康德所谓「智的直觉」。康德认为,只有上帝才有「智的直觉」,但人的灵性,似乎也能从修养中,开出这些「见」,而「见」其他空间。

  多重空间的美丽设想

  当代科学除了肯定第四度空间外,在l984年,一个新理论提出,名为超弦线理论(superstringTheory),认为物质的最基本元素不是一粒粒的粒子,却是一条条能量线,其线之交叠扭曲,可从数学模式中计算出有十度空间至二十六度空间。

  超弦线理论能在理论上统一四种物理上的力场,是目前解释宇宙的最完美理论模式,其多重空间之说,又引起科学界很多美丽的设想,目前只有长宽高加上时间的四度空间在宇宙起始时张开来,而有物质世界及时间的流行。

  未张开的空间,成为物质结构中很多小孔洞、小通道,这些孔道,重重叠叠,相摄相入,如果有些存有物,不具物质形体,只以纯信息的状态存在,大概可不受四度空间规限,而可自由进入四度空间的世界;也可随时通过各孔道而活动。当其进入三度空间时,可与人相会面,而将信息传入人脑中,人即可在心中现出这些存有的形象,并接收到其传来的讯息,这就是所谓的「灵界现象」。

  不具物质形体的纯信息存有,即所谓灵界存在物,在与世人相遇时,就称为鬼神,由于它们能人第四度空间,对过去未来有所知见,故可提供人命运的某些资料。我过去打坐时也见过这些存有物,但大部份都是邪灵。

  跃入以波段存在的灵界大海——修道第三重境界

  灵界经验,是心中打开一窗户,看到物质世界重叠有其他空间,而见这些空间的存有物,如烟云飘忽,如布帛飞舞,但不只是一些景象,却能与我有交流互动,有时亦现狰狞面目,使人心散乱惊惧,而走火人魔。

不同于心理作用的灵界经验

  怎么知这些经验不是心理作用呢?主要在运用心理学之分析,自我观察这些心理现象,若能以分析法找出其心理来源,并能将境象加以控制的,就是主观心理的投射。而境象若完全自发,非自我可操纵自如,且能有所交往,而显示非自己所能控制生灭的境象,不断有出乎意料之信息者,则很可能是灵界的作用。

  如何了解所谓灵界存有呢?若那不属三度空间的存有物,大概不能以形状方式描述,也不能视之为物质形体,目前任何推测,均是我们可知的知识和经验,去作类此推论,而不表示我们是有正确客观的知识。

  由于灵界经验是完全个人性,不必称为普遍经验,也不能在科学知识范围内作印证、预测或实验,故我只能以自己所见的种种现象,用图象与比喻的形式来做描述,作为另一世界的一份报告,以备将来人类有更多科技知识时的参考。

  修道到心游天地境之后,即现重叠空间境,此即一般所谓灵界经验。

  那是见我们所处的三度空间中,似有其他空间并存,不过不是肉眼所能见,如肉眼不能见到时间,只由事物变迁,而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系列,产生时间观。

  第三眼睛开,产生智慧的直觉

  据相对论的设定,时间是第四度空间,以人类的感官直觉,仍未能直接见此空间,也不能在这空间出入。

  至于当代超弦线理论所设定的十度或二十六度空间,根本不属感官所见范围,只是由理论上提出的新模式,如用超弦线取代粒子观,以统一四个物理上的力场,再由弦线的摺曲,而从数学推论上谈多度空间的重叠扭摺。

  在修道经验中,所谓第三眼开,大概即产生一种智慧的直觉,而见感官经验以外的世界,并见这世界的存有物,一种非物质的,大概是以讯息形态存在的存有物。

  如何设想讯息形态的存在呢?假设我们心灵所作的种种思想,能在肉身死后仍留存在宇宙中,那是心灵所存放的回忆、思考能力、知识理解即成一套讯息,不存于肉身,即可能随四度空间进到末日审判之处所,这时的存在形态即为讯息的存有物,也就是传统所谓的灵魂。

  波段与讯息世界

  自从量子力学出现以来,人对宇宙形态的了解已有很大改变,最主要的发现,是人的观察往往影响了所见的事物,这打破了十八世纪启蒙运动以来的主客对立观念。

  从前以为主体观察世界,不会影响被观察的客体,客体是绝对客观和独立的,但量子力学所发现的微观世界却极为奇诡,万物原是一堆波段,但被人观察时,却变成了粒子现象,而是一形态数量清晰的物质世界,但人若不观察它,有回复波段形态。

  据一些试验指出,人感官会掌握事物传来的波段讯息,然后将之转化为主体图象,而使人大脑产生对世界的立体图画。

  若万物果如某些科学家所推断的,是为一波段的大海,那么波段即形成一交光互映的讯息世界,而人的感觉和大脑,即接收这些讯息,再重整为一个井然的宇宙。

  一般感官所接受的讯息,是物质世界或三度空间的波段,但修道较深的人,却可能接收到三度空间以外的波段,而有所谓灵界经验。

  所谓灵界存有,如所谓邪灵,大概是一种有自由和主动性的讯息形态存有,可向修道者放出某些讯息,而产生见灵物甚至仙佛的景象。

6 天眼转慧眼,逐得大自由
—— 修道第四重境界

  在进入第三重境界时,自身如浮虚空,在另一重叠的世界中出现,那是另一个空间,有其自身出没的灵界存有。

  具主动性和位格的灵物

  灵界存有大概是一种纯讯息的存在,能在人脑中呈现不同形象,如仙佛菩萨之类,也可现为亲人鬼灵等。它们基本上自身不具物质形体,但却可打入一种讯息,使人感到有形象样貌。

  在这修道第三重境界中,所见的大概是幽灵或鬼物等形象,如透明之光物,飘浮空间的烟云,扑身而过之布帛等,奇特之处是,此种存有具主动性和位格,能与人有所沟通。

  在这重境界所见之出没灵物,大多以骚扰修道的事物出现,其烟云布帛形像,像有五官,偶现恶灵之像,而对修道者有所震憾和恐吓。修道者若心有不定,即会有惊恐而内气逆流,引至肉体上的走火入魔。

  但若对一切灵界现象若无其事,任其起现,任其自灭,恶灵虽扑身而来,亦对人无可奈何,盖人的自由意志,及其来自上帝的尊严,足可抗拒任何恶灵上身。

  当人以冷眼观灵界,必不为所动,随其自变,且稍有一阶段,即人第四重境界而超越灵界了。

  无执无著无你无我

  心不为灵界境物所引诱和震动,则心自定静,如凝立于坚实根基,立于无限宇宙之虚灵中,无执、无著,无你,无我,此为修道之第四重境界。

  第四境界是由天眼转慧眼,越过了一般灵界的多重空间,各灵界鬼物,渐如烟云消散,归于渺渺冥冥之中,心灵澈底静定,而现一广**界的境象。

  初时心中如开一条通道,通气由脊椎冲百层穴,在下冲会阴穴,一时身体融入无限,向下通进无穷无尽的宇宙,是一片虚寂黯沉,毫无止境,而心的定与静,无法形容。

  心所见境,忽然开朗,从一全面眼界观,万法真相呈现,此生彼生,此灭彼灭,如梦幻泡影,如雾如雷,一切事物是在互相牵连关系中存在,互相依恃,互相活动,而无其自己的本根托体,无不变实体,此之谓空。

  诸法相摄相人,广大无碍如千镜互映,重重无尽,此岂非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乎!

  至此境,将无执于任一物,因任一物均毕竟是空,在生灭无常中,假立为「有」而已,于是心灵即有一释放,不陷溺自身,不追逐世物,遂得大自由。

  空寂境,澈底之定

  达修道第四重境界,一切灵界境烟散,如八大虚空,而见全法界之生灭。身心俱寂,如坐于大金莲,如坐于宇宙本体,我法皆空,本体亦空,是无法形容之安,是寂静,是澈底之定。

  生命如枯木,见万法生灭,己则无生灭。时间空间均凝定,再无时空,现实处境已如幻如化。这是空寂境。

  何谓空,龙树中观论颂曾言:「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时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诸法由因缘和合而成,因缘者,关系也,条件也,万物均在此依被待的关系中,互相依赖,并无自身常存的实体。以因缘关系为本观诸法,则没有孤立自存的事物,却是一相依相待的大缘起网,此网在随缘变化,没有定相。

  在缘起依待中,一切事物皆空,故事物的概念,都只是假立而成的名言,并不真指任何固定不变的事物自性。

  一刻悟此缘起网整体,即体法入空,证见诸法实相,入大寂定中。

7 证悟天人一体,宇宙生息
—— 修道第五重境界

  自修道入定,到证悟万法缘生,皆无自性之空境后,已感身心透明,彻悟实相,真如是不生不灭,脱除生死流转,此为一种「智的直觉」,佛家称般若智,悟一切如如,无执无我无法,已是语言道断,心行路绝之境。

  宇宙有其生物不测之心灵

  那是寂定,观诸法如幻如化,以无住为本,故维摩诘经称之为「无住本立一切法」,在天台宗称为不可思议境。

  人寻解脱,至此亦可有所自在。

  但宇宙之妙,竟是仍可转化此境界,而有新领悟,空并非终极。

  平日生活,行住坐卧,均可随时入定,而不须再**求道,就在生活日用之间,悟起缘起之空,而可及时脱释执着。

  然而有一次到台湾,乘火车上阿里山,穿越雨雾烟云,见山势雄伟,若隐若现,后在山顶的古木巨松间行走,忽感一种天地无限之能力,浑然流转,生生不已,万物就由这伟大之创造力,而得生生不已,而这种力量,亦流贯在我全身,是我良知与美善心志之来源。

  这不只是空,却是天地生物之心,是大易生生之动力,不禁甚为感动,难道这是中国古圣贤所讲的「天道」?难道宇宙仍有其生物不测之心灵。

  空如之境,仍非终极

  在阿里山古树林中踱步,忽觉天地生生之动力,而知在空如之境以后,仍有生生不息的境界,是宇宙亘古以来的创造力。

  第二天凌晨,步上山峰,远观玉山,在云烟苍茫中,突金光耀现,旭日出于玉山之上,万丈红霞,震憾人心。

  就在那一刹,我凝神静观旭日,一时日光如照人身心,我已不复存在,融人宇宙大化之中,而大化本是流行,是一不息止的伟大创造力,所谓「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生而又生,永无止境,而我内心亦是「纯亦不已」,瞬间与宇宙然为一体,无彼无我。

  观眼前崇山峻岭,与我本为一,观花草树木,与我本为一,周围观日群众,亦与我本为一,天地和自我,均化人宇宙性命流行的大道中。

  我步行回酒店区,只觉身心透明,是在宇宙整体之道中行,也像是带著宇宙在行。

  这是什么经验?看来证悟空如,仍非终极,万物是在失灭变化,流转无常,但从另一角度看,一切虽终归空无,但一切又仍生长出来,是什么让之生长呢?缘起只是终极之表层,深层却是大易的生生不已,这是中国古圣贤所证悟,与印度人所悟者,有不同的境界,而我体悟此境时,年二十岁。

  古圣人真实的体验

  证悟天人一体,宇宙生息,是修道第五重境界,易传曾言:「天地之大德日生」,即宇宙最伟大的德性,就是其「生物不测」之创造力。

  易传亦言:「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将天地万物之起源,视为一「生命」的发展过程,一切均由一伟大的创造本体而来,即太极。

  道家老子亦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云:「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亦提到宇宙之大道,生化万物,而道之本身,却是一种渊深之奥秘,以「无」、「无名」来形容,即是超语言的不可名状态。

  所谓「生」,是大化流行,生发万物的一种生命力、创造力,以此为理论根基,可充份解释存有之来源,而为存有之根,此空的观念更具理论基础,去解释万有。

  中国古圣人提出这些观念,不单为一圆满理论的寻索,且也是真实的体验。孟子自己描述其境界为「上下与天地同流」,所谓「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焉,存其心者,养其性也,养其性,所以事天焉,」人对「天」的体悟,是由心性进入,尽心知性,存心养性,都是通天之路;那是以自省为本的方法,揭示心性流行不息之创造力,本就来自天,来自宇宙,天与人本通为一,这是儒道的境界。

  心中的花香鸟语

  进入第五重境界后,一时明白古人很多说话,原来都有其体验基础,如所谓圣人「通体透明」,「圣人与天地万物浑然为一体」等,古人所谓「天人合一」,不只是象征的说话,也不只是劝人为善的随意指点,却为真真实实的经历,如王阳明所谓「一鞭一条痕,一刮一掌血」那种切实修养工夫而日渐达至的。

  于此时,一行一动,均可直觉领悟万物之美善生意,程明道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此时俯仰皆会有所得,一花一木皆有价值。

  曾经有几次,只觉充天塞地,是一慈爱,是一灵明,宇宙处处皆感到美善,感到无尽的爱,纵使是残山败水,心中仍觉花香鸟语。

  这种悟境使人心有流溢之乐,难怪孟子云:「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天地万物与人心体为一,来自同一本根,则心灵可通于宇宙,而见宇宙为完备于人心,人若以诚挚之心自省,发现人心体之美善,自然有莫大的喜乐,所谓「此乐直从天上来」,那是来自宇宙的爱,宇宙之乐。

  但至此体悟,不能不沉思,何以宇宙有爱乐之体,难道有创造天地万物,有恩典情怀的上帝?遂开始向超越世界寻索终极。

  修道第四重境界是悟万法缘起之空,先是内在空灵,再是见诸法生灭无常,后是观诸法生灭之空,本通为一,有无常苦灭,而见常乐我净。

  进入第五重境界,则是契悟宇宙隐涵创造力,是生而又生,永不止息的本体,不是寂定之涅槃,却是由天而至之大乐。

  从这些体悟,描述所见的境界,大概初步是气功境界,之后是见灵界,再后既是见万物的如相,即事物互相牵连,大家互依互动,而成一大缘起网,一切没有不变之实体,没有孤立的一物,是为空。

  由空白可见万物一如,盖若孤立的自性自体,一切事物本质皆空,则万有当由一所起,但空如何能生万物呢?

  修道再入更深的领悟,则证宇宙万有依于不空的无体之体,一切相关的万物,源于一伟大无尽的创造力,其性质是「生」,不是「空」。

  佛教是证空,儒道和易学则深一步证悟「生」,天地是有生物之道与生物之理,单讲空会陷于无理无力,故空只能视为扫除人执着的作用,却不能视之为本体,本体仍是不空之生生力量。不同修道者具有不同证悟,但悟空者若追求下去,必能体验更深之生生本体。

  证知万有的庞大关系网

  近代中国著名哲学家熊十力,原是研究佛教唯识学,后来却写「新唯识论」一书,将佛家唯识的最高境界圆成实性,转化为易道之生生不息,而创立了中国近代最重要哲学系统之一。

  从前理学家如朱熹和王阳明,早年均曾求禅问道,但后来又转佛入儒,我相信主要原因,是在修道者若修至悟佛家之空境,若不停于此,深入探索人去,自会发现宇宙本体不空不寂,却为一生生不息之天道。

  朱熹在求道时,曾因春色深美,穿芒鞋登临山上,却有「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经历,此外又观方塘如鉴,反照天光云影,突感受「为有源头活水来」,此源头活水,是心体美善之涓涓不息。

  这种悟,是见天地万物生长,原是与人心之流发息息相关,宇宙确是一庞大关系网,佛家所证者为见此网随缘所起,循环不息地生灭,其自性本空,但此见未够深入。

  空不能生万有,佛家必须从随缘而起解释,或干脆取消这问题,视诸法无始以来无往而立,根本不可思议,佛家空宗和有宗亦争论不已。归结其问题,在悟「空」而未悟「生」,未由创造力见事物之变。

  修道至深密处,可证知万有的庞大关系网,是一生生的创造本体所展现,缘起仅是其表相而已,悟此即由佛入儒。

作者:NC海归主坛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转帖]我的神秘经验 作者:梁燕城 Part 2 海归主坛 2014-4-18 周五, 02:14
[转帖]唐纳神秘的身份之谜:并非江青前夫那么简单 凤凰网 [双O弟... 海归茶馆 2014-4-01 周二, 13:29
[中新网] 濒死者昏迷7天的神秘体验:“天堂”有美女相伴 海归主坛 2012-11-08 周四, 06:37
[分享]独家披露神秘民工日记:在那些打磨汉芯的日子里 海归论坛 2006-5-13 周六, 18:27
[转帖]广州300民间反抢队:一座城市的反抢战争 海归论坛 2006-5-01 周一, 22:27
[转帖]神秘涂鸦大师班克西 生活风情 2015-10-17 周六, 10:12
[转帖]八卦--名媛神秘生活之赵欣瑜:未婚生子老公是谁 海归酒吧 2012-11-17 周六, 01:36
[转帖]8341部队番号的神秘来历 海归商务 2012-2-06 周一, 22:54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NC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 [] [转帖]我的神秘经验 作者:梁燕城 Part 1 -- NC - (15389 Byte) 2014-4-18 周五, 01:57 (1825 reads)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主坛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