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王卓铭 冯书琴]: 中资海外收购两年砸6000亿 未来五年或损失一半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王卓铭 冯书琴]: 中资海外收购两年砸6000亿 未来五年或损失一半   
董洁林
[博客]




头衔: 海归准将

头衔: 海归准将
声望: 专家

加入时间: 2009/05/15
文章: 2117
来自: 美国硅谷
海归分: 117262





文章标题: [王卓铭 冯书琴]: 中资海外收购两年砸6000亿 未来五年或损失一半 (1796 reads)      时间: 2011-1-06 周四, 09:43   

作者:董洁林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作者:[王卓铭 冯书琴]

在足足交了6000亿元的学费后,国内企业开始意识到规范海外并购的重要性。

知名咨询机构埃森哲在2010年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进行了统计,近三年时间内统计的120起海外并购案例中,涉及总金额超过6000亿元人民币。并购对象既括美国、加拿大、欧洲多国、澳大利亚等经济发达国家,也有中亚、南美、非洲等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

不过埃森哲媒体关系负责人邓樱明确表示:“我们只记录了并购交易是否成功,至于交易完成和企业整合等进一步的情况,尚未统计完全。事实上从并购完成到整合成功,还将有很长的阶段。”

在已宣布的并购案例中,也不乏失意之作。首钢试图收购澳大利亚铁矿石19.9%的股权,被澳当局否决;成功收购的案例中,中投公司则因投资黑石集团和摩根士丹利导致账面浮亏接近30亿美元。

疯狂并购

联合国贸发组织统计,2008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对外直接投资额为521.5亿美元,其中并购金额占54%;2009年对外直投金额上升到720.5亿美元,并购所占比例为40.4%。

国内企业对外投资几乎涉及国民经济所有行业,其中,矿产资源、传统能源、机械制造、IT等行业是并购的热点。

以采掘业为例,2009年,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澳大利亚的第二大海外投资国。不光有中钢、武钢、中铝这样的国字头企业,也吸引了西部矿业(19.00,-0.42,-2.16%)、金川集团等民营企业。甚至从事非采掘业务的企业,如汉龙集团、瑞贝卡(13.23,+0.10,+0.76%)(13.13,-0.01,-0.08%)等,也纷纷前往澳大利亚购矿。

埃森哲对中国500强的企业发出的问卷显示,有89%的企业已经开展全球化业务,只有6%的企业不打算开拓海外市场。企业最优先的全球化方式中,有23%的企业选择并购海外企业,13%选择参股海外企业,两项之和超过三分之一,显示对外收购意向强烈。

相对而言,选择海外设厂的内生式增长方式进行全球化的企业只有8%。邓樱表示:“一方面有些国家仍排斥中资企业,另一方面内生扩张速度较慢。”

尽管海外扩张会遭遇阻力,但大部分的并购对象还是集中在欧美发达市场。统计显示,2008年至今,中国海外收购70%的对象为欧美企业。海外并购的最大优势是规避海外市场风险和获得先进技术,这一点上,收购欧美企业效益明显。

国有企业一直是海外并购的主力军,金额上占有绝对优势。《经济学人》杂志对2004年至2009年11月中国企业已完成的172宗5000万美元以上的并购案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81%的海外并购是由国有企业进行的,民营企业在并购交易总量中只占12%。

资源为主

三年来前20大的并购案例中,矿产和能源行业的并购达到16起,石化双雄、中海油、中铝成为其中绝对的主导。

接受本报采访的埃森哲相关人士表示,“由于资源领域具有高风险、高资本密集的特点,因此国有企业成为跨国并购的主力军。”据统计,截至2009年4月,国家发改委核准3亿美元以上的能源资源类海外并购项目有26个,中方投资金额458亿美元。

但国有企业会遭遇大量的进入壁垒。中铝高层管理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铝增资力拓集团的失利,背后就有着复杂的政治原因。但民营企业一般受到的限制较少,正因为此,西部矿业(19.38,+0.38,+2.00%)、东方集团(7.65,-0.21,-2.67%)等民营企业规避了政策风险,纷纷介入海外资源争夺战之中。

非洲成为民营企业看好的热土。数据显示,自2004年以来,中资企业已经和7个非洲国家完成了总额高达140亿美元的并购交易。

埃森哲上述人士认为,选择资源性行业主要是为了缓解生存压力,国内企业尚未完全进入拓展发展空间和延伸价值链的阶段。瑞银证券董事总经理彭菲力则表示:“中资公司走出去仍处于早期阶段。”

而这种趋势短期之内还很难改变,以中投为例,在投资金融资产屡次失败后,中投在2009年底连续出手,15亿美元投资加拿大矿业公司,9.39亿美元购买哈萨克斯坦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19亿美元投资印尼最大的煤炭企业布米资源公司,3亿美元入股俄罗斯石油公司的诺贝鲁投资等。中投监事长金立群曾明确表示:“中投将由现金为王变成资本为王。”

风险陡增

虽然中国企业不缺现金,但海外投资的风险一直警示着新参与者。

2008年4月,中国平安(54.18,-0.68,-1.24%)(54.86,-2.05,-3.60%)保险收购比利时的富通投资,涉及金额高达21.5亿欧元,不到一年,这笔投资账面浮亏就高达227亿元人民币,几乎赔完所有本金。平安董事长马明哲也不得不承认:“公司将谨慎对待海外扩张。”

与内生式增长的模式不同,中国企业热衷于采取收购存量资产的方式,这些资产往往暗藏种种问题。如吉利汽车收购的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箱公司DSI就是一家破产企业,如果没有强势的整合能力,此类收购可能面临二次危机。

邓樱表示:“中国企业现金流充沛,也有向外扩张的意愿,但全球化的企业能走多远,还是一个问号。事实上,的确有很多企业收购的时候就已经吃了亏。毕竟文化差别较大,能够知根知底的很少。”

全球范围来看,超过一半以上的并购最终失败,大部分失败来自于漫长的整合时期。据本报记者了解,联想集团2005年收购IBM以来,整合工作直到2007年底才正式开展,至今仍未完全完成。

如果以此推算,中国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可能会承受高达3000亿元的投资失利。这或许将是国内企业走向海外面临的一次阵痛。

作者:董洁林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基金系列:新加坡“国资委”新出路海外收购狂欢 (转贴) 海归论坛 2007-3-27 周二, 03:02
风险投资和被收购有什么主要区别? 海归论坛 2006-9-22 周五, 05:51
海外回声: 外资在华收购受阻 海归论坛 2006-8-23 周三, 21:16
海外回声: 中国澄清外资在华收购规定 海归论坛 2006-8-11 周五, 18:20
抢救敏思博客 或将准备接受风险投资要约收购 海归论坛 2006-7-22 周六, 09:38
[转帖]王洪文秘书萧木:我所知道的徐景贤 海归茶馆 2014-2-23 周日, 13:11
红卫兵王冀豫: 我没有资格道歉, 就是认账 海归主坛 2014-1-22 周三, 16:15
[原创]罗国正的“鹅”与王羲之的书法“鹅” 小草乐园 2012-12-11 周二, 16:53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董洁林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