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全球化与金融化的后遗症
Select messages from
# through # 帮助
[/[Print]\]

海归论坛 -> 海归主坛

#1: [讨论] 全球化与金融化的后遗症 (1348 reads) 作者: diogenes 文章时间: 2022-9-14 周三, 14:11
    —
作者:diogenes海归主坛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全球化与金融化的后遗症

【2022年9月13日】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达成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其立竿见影的后果,就以机械化生产的廉价美国农产品,大量涌入墨西哥,让无数被迫放弃以务农为生的墨西哥人,不得不另谋生计。撇开边境问题(如偷渡、走私、贩毒、人口贩运等)不谈,失业大军许多都成了廉价劳动力,吸引美资企业将生产线(厂房及制造工序)迁往当地,以减省成本。

美国本身的产业结构其实早已出现变化,先是一些传统工业衰落,为服务业所取代。高薪制造业职位消失,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去工业化大潮,受影响至深的铁锈带Rust Belt,从此便一沉不起;其后就是九十年代的企业瘦身裁员潮(downsizing主要是指裁减中层管理人员)。在产业转型、工资受压的大环境下,不少美国家庭日渐形成仰赖信贷、透支消费的生活习惯。

从廿一世纪初中国加入世贸WTO的那一天起,产业链(或生产线)东移便势不可挡。来自全球四方八面的资金,合力将中国大陆打造成为制造业强国、首屈一指的"世界工厂"。就是这样,强国人夺去了不知多少墨西哥人的饭碗!从那时起,为全球化讴歌的评论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中国打了个喷嚏,世界就要感冒了!"(When China sneezes, the world catches a cold!)

然而,近年在总加速师一意孤行地推出各种倒行逆施的政策下,强国得了一种无药可治的怪病,曰"搬起石头砸脚自残强迫症"。试问众多与强国建立长期贸易伙伴关系的国家,此刻又怎么可能不如坐针毡?

里根和撒切尔时代悄然发生的转变,就是美、英的发展轨迹正在从后工业化阶(post-industrialization)进一步过渡到金融化阶段(financialization),意思就是实体经济活动已经全面受华尔街和伦敦的金融精英们主宰和支配。而这个转变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莫过于在九十年代执掌美联储,利用宽松货币政策,刻意压低利率,催生资产泡沫,制造虚假繁荣的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

为了应对2008年因过度投机而造成的金融风暴,格林斯潘的继任人伯南克(Ben Bernanke),竟不惜祭出量化宽松(即大量印钞购买国债)和零利率政策等非常手段,力图挽狂澜于既倒。随后各国央行争相仿效,不顾后果地滥发货币。然而,此举无疑是打开了潘多拉盒子,造成一个接一个资产泡沫、积重难返的债务危机、不断恶化的贫富不均、未来购买力被严重透支、乃至企业僵尸化等后遗症。

疯狂印钞换来十多年的虚假繁荣,至今已告一段落,是时候要面对短视政策造成的种种苦果。别的不说,要继续维持低利率政策,就绝对不能让通胀升温。低通胀环境则有赖大量进口廉价制成品,而不少廉价制成品的来源地正是中国。在爆发俄乌战争前,美国的消费物价指数CPI早已呈上升之势。滥发货币固然是罪魁祸首,而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供应链因严控清零而陷入半瘫痪状态。

近年逆全球化(去全球化或deglobalization)、中美脱钩以及多极世界(multipolarity)之说甚嚣尘上。不过,从宏观经济角度看,要把产业链(或供应链)重新整合,将会是既漫长而又痛苦的过程。尽管一些跨国企业有意将生产工序从中国转移到越南、印度或其他亚太国家,但一般而言,要完全取代中国的产能,不是难度过高或不切实际,就是要花上很长时间才能实现。

尽管通胀压力持续居高不下,美、英和欧洲诸国的领导人仍坚决要以政治正确挂帅,装腔作势反俄反(中)共,对如何解决能源短缺和物价飞涨等问题却噤若寒蝉。任由情况如此恶化下去,会否成为压垮全球金融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原文首发于2022年9月13日:
https://t.me/thebananarepublic/23968

一些较敏感的主题就不发这里了。敬请浏览或加入我的电报群:
https://t.me/thebananarepublic

作者:diogenes海归主坛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海归论坛 -> 海归主坛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