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以色列沆瀣一气
Select messages from
# through # 帮助
[/[Print]\]

海归论坛 -> 海归商务

#1: 美国与以色列沆瀣一气 (2846 reads) 作者: diogenes 文章时间: 2023-11-28 周二, 00:18
    —
作者:diogenes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美国与以色列沆瀣一气

内塔尼亚胡的战时内阁官员一再公开表明,他们的目的正正就是要进行种族清洗。狂轰滥炸已造成超过14,0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联合国、人权组织和深谙国际法的律师们都表示以色列的所为已构成种族灭绝和反人类罪。呼吁立即停止暴力也成为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然而,美国的政党和政客对于以色列所犯下的战争罪行却视而不见,一声不吭,其道德之沦丧,由此可见一斑。拜登政府甚至隐瞒公众,源源不绝为以色列供应大杀伤力武器,助纣为虐,充当国家恐怖主义的推手和帮凶,足见其用心之险恶。

同样可耻的是,随便一句平平无奇的抗争口号(如近日无故惹来争议的"从河至海")都竟然可以成为大兴文字狱的借口;任何让锡安主义者们感到不悦的言论和举措,都会被任意贴上"反犹"标签。以言入罪的一股歪风不仅反映越来越缺乏包容和充满攻击性的取消文化,也是对受宪法保障的言论及表达自由的无情践踏。

在某种意义上,两个国家的人民都深信自己得到上帝的"恩宠"。两个国家都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先进的军工企业。两国的当权者都喜欢对外发动战争。讽刺的是,尽管美国政客经常会把以色列形容为"最忠实的盟友",以色列的锡安主义执政者们却只会视美国的政党和政客为可任意摆布操弄的白痴或工具!

不少美国人都相信"美国例外"(American exceptionalism)的说法,认为美国得天独厚,立国以来一直受宪法保障的价值、制度和生活方式,乃国泰民安之本。但也有人认为,要捍为美国的价值、制度和生活方式,就必须不断提升军事力量,以对抗来自外部的威胁,诸如法西斯主义、共产主义和极端伊斯兰主义...

即使不计算中小型军事行动、代理人战争或中情局在幕后策动的政变,美国过去几十年里发动了一场接一场的战争,被狂轰滥炸过的国家,就有至少二十多个:刚果、古巴、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格林纳达、柬埔寨、阿富汗、伊拉克、黎巴嫩、利比亚、尼加拉瓜、伊朗、巴基斯坦、巴拿马、索马里、苏丹、叙利亚、也门、南斯拉夫...

当谈及美国的军国主义倾向时,前国会参议员保罗(Ron Paul)不无嘲讽地说:"他们总是声称,我们不得不在'那里'与他们战斗,免得日后要在'这里'与他们战斗。"没完没了的侵略战争,造成数以百万计平民伤亡,无数家园被毁于一旦... 无非真的就只是为了要先发制人,免得日后夜长梦多?!

另一个自我定义为"神选"的族群,当然就是在上世纪移居到巴勒斯坦,建立以色列国的那些"犹太"殖民者。将锡安主义(犹太复国主义)教条奉为金科玉律的人相信,强占得来的土地是《圣经》中的"应许之地",故"从河至海,莫非吾土;非我族类,尽皆贱民"。

站在"以色列例外"(Israeli exceptionalism)的立场看,任何意图反抗以色列入侵的巴勒斯坦人,都是在搞恐怖主义;任何声援巴勒斯坦人的国家,都是以色列的敌人,以色列有权采取"自卫"行动,将敌方赶尽杀绝。在他们眼里,任何对其所作所为表示不满者,皆犯下"反犹"罪,都应该被禁止发言或受到其他惩罚。

锡安金主们在美国政坛呼风唤雨,加上美国当权者的以色列情结,让以色列政权有恃无恐,对来自国际社会的反对和抗议声音置若罔闻,持续不断迫害势孤力弱的巴勒斯坦人。此外,自1948年立国以来,以色列因一直得到美国撑腰,也就无意与邻国改善关系,反而经常挑起冲突,加深与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也门、埃及、伊拉克、伊朗和突尼斯等国家的积怨。

美国和以色列这对"活宝"还有一处共通点,就是这两个满以为自己是"例外"的国家,都彷佛完全没有换位思考的能力,都不懂得站到别人的立场上去想一想。未能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只会自欺欺人地判断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合乎情理,却从没想到在别人眼里,全都是惨不忍睹的灾难和不可理喻的双标。

目中无人者,终必自取其辱,即使力量再强大,也不会有"例外"。

https://t.me/unbrainwashyourself/6707

浏览或加入电报频道
https://t.me/unbrainwashyourself

作者:diogenes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海归论坛 -> 海归商务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