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方粉们啊,不能迷信啊:方舟子文傻妄批柴静捏造数据(多圖)
Select messages from
# through # 帮助
[/[Print]\]

海归论坛 -> 海归主坛

#1: [转帖]方粉们啊,不能迷信啊:方舟子文傻妄批柴静捏造数据(多圖) (2805 reads) 作者: 阿鼠 文章时间: 2015-4-20 周一, 00:36
    —
作者:阿鼠海归主坛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https://www.zzwave.com/home.php?mod=space&uid=2&do=blog&id=28567

方粉们啊,不能迷信啊。

柴静雾霾宣传片中,有这么个镜头
cj.png
原来的曲线如下。

0.png

方舟子评论到:【这张图表示的是2005到2009年这5年北京pm2.5浓度、非事故总死
亡率、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的情况。最上面的那条曲线是循环系
统疾病死亡率的情况:在论文原图,最高的是2007年,2008年有所下降,2009年又升上
去了。但是在柴静的图中,这条曲线却变成了平滑上升,也就是说,这五年北京循环系
统疾病死亡率是逐年上升的。这显然与事实不符,是对原图的篡改。

有人会说,柴静团队是用原始数据重新画图,进行拟合,表示的是死亡率的上升趋
势。那好,我们再来看看原图。原图有一组重要的数据被柴静的图删掉了,那就是北京
2005到2009年这五年每年的pm2.5平均浓度,分别是:76、84、78、69、65。可见在这
五年,pm2.5值最高的是2006年,之后由于要开北京奥运会进行治理,北京pm2.5值其实
是逐年下降的。柴静的图却显示那几年北京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逐年上升,岂不成了随
着pm2.5下降,人群的死亡率是随之上升的?(按:pm2.5会立即导致循环系统疾病的死
亡,不存在滞后)难怪要删掉pm2.5值,同时捏造出一条逐渐上升的死亡曲线。请问这
不是捏造数据是什么?】


岳某评论:实际上,那张图显示的是每年死亡率增加的百分比 (Percent INCREASE),而不是死亡率本身,因此图中数据只要是大于零,就说明死亡率在增加。因此,原图表明,死亡率确实是在逐年递增。

方舟子号称博士,一张图都读不懂,而且完全没有脑子,都不能简单compute。如果按方舟子的理解,那么那张图中显示心血管病死亡率为 2%,这显然超过了所有死亡率的总和。按方舟子的理解,那么图中全部非事故死亡率不到1%,但其中心血管病死亡率却达2%,明显荒谬。所以,舟子如果稍微有点脑子,就应该知道他这个理解错误。为什么说确实方舟子没脑子而不是粗心? 从上文看出, 方舟子是仔细看图了的,仔细看图之后竟然连基本的东西都看不懂。我只能结论,方舟子文傻不如。

参见我在稍微瞟了一眼之后写的: 《正确解读柴静视频中人群死亡率上升曲线》。正确看图结论是:

PM2.5 吸入剂量 Z 随时间线性增长,而死亡率在2006-2009期间也几乎是线性增长。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0》的数据证实了我们的上述2006-2009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几乎线性增长的判断,参见下图
xxg.gif

北京数据如下

bj.png

PS: 对方舟子回应的评论


方舟子先是说原图纵坐标是“疾病死亡率”,这个明显的错误被我指出,看了我解读的【死亡率增加的百分比】之后,他改口了。现在他【赏他个脸】地说,【该纵坐标是'每天'死亡率(daily mortality)的增加,这个增加是与基数相比的,是以此来表示死亡率的变化。例如,与基数相比,2007年北京循环系统疾病每日死亡率增加2%,而2008年增加1.5%】。


在我指导之后,方舟子不再坚持原有错误的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但他仍然没有理解我在上面写的解读,把我说的死亡率增加的百分比理解成了两个死亡率差,而我说的是死亡率差与原死亡率的比。也就是说,我说的是1%增长1%到1.01%,方舟子理解我的解读成了 1%增长1%为2%。


方舟子的新解读是“每天死亡率”与“基数”相比的增加。这里显然有个问题,基数是什么?如果基数是前一年的死亡率,那么方舟子的新思维与我上面的解读是一致的。


原图下面写的说明是【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the estimated percent increases in daily mortality of PM2.5 in recent years. 】其中比较费解的是这个“of PM2.5”。我认为,论文作者说的可能是【the estimated percent increases in daily mortality attributed to PM2.5】,即估算出的由于PM2.5导致的死亡率增加百分比。


针对我说的【吸入雾霾当然不会立刻开始死亡增加,而是有一个积累的延迟。因此,如果悬浮物污染吸入导致死亡率增加,死亡率应该与悬浮物的吸入累积相关。】说法,方舟子断言【雾霾导致循环系统疾病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而导致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死亡’却是个即时的过程,即一旦细颗粒物浓度增加,死亡人数也随即上升。】 按方舟子的逻辑,当第一根香烟点燃(PM2.5甚高),死亡人数随即上升。方舟子再次显示完全缺乏浓度与当量的概念, 留给读者继续去批驳好了。




作者:阿鼠海归主坛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海归论坛 -> 海归主坛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