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创业日记-364 (茅台为什么成为国酒)
Select messages from
# through # 帮助
[/[Print]\]

海归论坛 -> 海归商务

#1: [原创]创业日记-364 (茅台为什么成为国酒) (2851 reads) 作者: data_scrubber 文章时间: 2013-4-23 周二, 11:43
    —
作者:data_scrubber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前两天接待了从贵州过来的茅台集团的人,和我们谈个合作项目 - 把茅台镇几千平方米的七个茅台酒文化博物馆搬上网。我因此也做了点功课研究了下茅台酒的历史。


所有生产酒的地方都靠近有水的地方,茅台酒厂就在贵州赤水河中游两岸,有很多年历史。那里不只是出产茅台酒,还有郎酒及习酒。茅台酒早在1915年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就获得了金奖,所以茅台酒质量应该是没得说,过硬。当时赤水河两岸的酒厂多如牛毛,茅台是最大的。度数最高,价格也最高。但是,茅台酒解放后成为国酒,却有另外一段背景。


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平均一天走35公里,10个小时。中间有四个多月时间在贵州,只走了1000多公里。每天不足10公里,算是小菜一碟。这段时间是红军休息,休整的时间,是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的时间。红军在贵州通过没收,缴获得到了大量补给,仅桐梓一县就获得30多万银元和大批大烟,粮食和枪弹。在遵义对十多家土豪进行清算,没收肥猪30多头,稻谷50000多斤,还有不少衣服,被子,蚊帐,玉米,黄豆和烟土。茅台酒的老板华之鸿人在贵阳,他团溪的盐行被没收,盐巴六折贱卖,价款充实红军财政。而就在一个月以前,红军差点被湘军打掉士气。从湖南到贵州的路上,逃兵众多。而到了遵义,反而不见兵少,只见兵多。军队士气恢复了,甚至格外高涨。


贵州是毛泽东的人生转折所在。长征前的两年,他基本靠边站了,长征中他逐渐回到权力中心,但只能发表意见,不能做决策。在遵义会议后,毛泽东从气势上压过了周恩来,而在随后毛指挥的四渡赤水中,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天才,在短短70天内,利用川,滇,黔军不团结的特点,在狭小的“鸡鸣三省”地界,依靠红军的“秘密武器” - 知道国民党的无线通讯密码,对敌人的调动了如指掌,和敌人玩起捉迷藏。最后找到机会,大步穿越黔中地区,进入云南,渡金沙江,大渡河,翻越雪山,进入川西草地,彻底摆脱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从此毛泽东奠定了他在军中的“教主”地位,主席成为毛泽东的一人专有称谓。


贵州不只是对毛泽东意义深远,对广大红军战士也留下难得的美好记忆。斯诺在延安时要写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需要素材。毛泽东发动全军写长征回忆,红军总政治部征集到200多篇约50万字的长征回忆录,这里面好多人都提到了茅台镇和茅台酒。


“......空气里祢漫着一阵阵醇酒的酱香。...... 会喝酒的细细品尝,不会喝的便装在水壶里,行军中用来擦腿搓脚,舒筋活血......”


红军用茅台酒洗脚一事被国民党广泛报道,指责为“土匪行径”,土包子。


“......我看酒已经打来了,而且盛在脸盆里。当时脸盆有三用:洗脸,洗脚还盛饭菜,再倒回去反把酒窖弄脏了,只好写张条子叫警卫员拿给供给处,请他们明天留几块银元给酒坊老板作为赔偿。接着,便按警卫员教的办法,先泡泡脚,再边泡边按摩揉搓,果然,这一夜脚暖烘烘的,睡了一个好觉,第二天走起路来轻轻松松舒服极了。”


茅台酒给长征路上的中央红军留下深刻印象,会喝酒的,不会喝酒的都记住了茅台酒。这一批中国红色政权的种子尽管到达陕北时从30000多人剩下不到8000人,在三个系统的长征红军中人数最少。但是14年后,这几千人构成了国家领导集团的核心力量。而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在贵州呆过,和茅台结下一段美好的缘份。


最近看到习酒的广告,不知道这个营销如何解释,或者这个缘分如何创造。但通过茅台的故事,我相信再好的营销也比不过缘份这个东西。

作者:data_scrubber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海归论坛 -> 海归商务


output generated using printer-friendly topic mod.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1页,共1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