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网首页   海归宣言   导航   博客   广告位价格  
海归论坛首页 会员列表 
收 藏 夹 
论坛帮助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论坛首页 |  排行榜  |  在线私聊 |  专题 | 版规 | 搜索  | RSS  | 注册 | 活动日历
主题: 新海归系列:在美国生活了十一个年头后张辛欣回国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新海归系列:在美国生活了十一个年头后张辛欣回国   
安普若
[博客]
[个人文集]




头衔: 海归元勋

头衔: 海归元勋
声望: 大师
性别: 性别:男
加入时间: 2004/02/21
文章: 26038
来自: 中国美国的飞机上
海归分: 4196257





文章标题: 新海归系列:在美国生活了十一个年头后张辛欣回国 (3502 reads)      时间: 2003-9-17 周三, 02:04   

作者:安普若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纯文学”受冷落的今天,对作家崇拜得五体投地的文学青年几乎已荡然无存。由于电视机走进千家万户,演员、歌手和节目主持人纷纷独领风骚,吸引了大批追星族。曾经颇为红火的女作家张辛欣,在读者的视野里消失大约十余年后,还能再次唤起人们的热情吗?

  中国的女作家里,张辛欣是独树一帜的。


  对生活充满激情、勇于创新,是张辛欣最基本的性格。

  严格地说,今天的张辛欣已不单纯是个作家。在美国生活了十一个年头后,她是个集记者、经济学家、影视评论家和编剧等等于一身的全能型人才。两年前深冬的北京天寒料峭,大雪纷飞,张辛欣一袭红衣从西半球飞来,她要在自己的故乡重操旧业,圆多年的导演梦。

  由于张辛欣在文学上的成就,结果便掩盖了她真实的本行。84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后,分配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当导演。由于文学作品接二连三问世,迅速成为八十年代文坛上风云一时的年轻女作家。她的一系列作品《疯狂的君子兰》、《我们这个年纪的梦》、《在同一地平线上》、《大劫案》、《在静静的病房》和《北京人——100个普通人的自述》等等,为她奠定了在当代文坛的位置。

  当年,这个有着鲜明个性、性格泼辣、思维敏捷的军队女儿,的确鼓舞过、甚至影响着许许多多的文学青年。尤其是她骑自行车沿着大运河采访的壮举被中央电视台跟踪报道后,更引起极大的轰动。尽管那时电视机还尚未普及,但这个别具一格的年轻女作家给读者留下了特殊的深刻印象。

  88年去美国后,国内关于她的消息渐渐绝迹。9年间,她曾回到过北京,但一直回避媒体低调处理。张辛欣属于那种比较孤傲的女性,因为对实力的自信她能够远离各种小圈子,而不必担心被人遗忘或者被人冷落。

  同纷纷涌到美国去镀金又潮水般返回的女演员不同,张辛欣不是铩羽而归。在一个基本以白人为主体的陌生社会里,张辛欣凭着自己的才华和学识在较短的时间内跻身到主流社会中。与那些曾在国内被捧为明星而在美国则根本无人知晓的演员不同,张辛欣的作品被译成英文,毕竟在当地知识界还能遇到知音。

  不甘寂寞、也必须挣钱的张辛欣很快就找到了能发挥自身优势的用武之地。她开始为电台和报纸撰写新闻背景分析和时事问题报道,在那个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她渐渐对经济和金融痴迷起来,不久又为杂志开辟专栏,长篇累牍地评论金融风波和股市起落。

  精力充沛、擅长交际的张辛欣,在每天被大量文债逼迫下,依然能有时间和有精力再去做自己最爱干的事情——写小说。于是,海峡两岸、三地的出版界便闻讯与她取得联系,反过来她又为海峡两岸、三地的出版事业穿针引线。为此,她又一次次往返于台北、香港和亚特兰大及北京和上海等城市。

  家住亚特兰大的张辛欣称自己与那些“出去”的中国人不同,不想回避那个注定会给自己带来巨大压力的社会而一头扎进唐人街的小圈子。她尽可能多的接触当地各个种族的美国人,包括暴力频仍的黑人社区。在那个呈多元文化的开放社会里,力图从更多侧面了解和感受这个与中国社会迥然不同的西方世界。

  离异后的张辛欣,几乎是在很偶然的情况下与一个有教养、有才华的美国人结婚。尽管她曾经在小说里编织了无数感人和浪漫的爱情情节,但是,轮到她自己与未婚夫时初次约会则是很狼狈的。通过学生的介绍,相约在感恩节那天见面,谁知这一天她不慎摔倒在浴缸中。痛苦地瘫躺在浴缸里,她想见面肯定要取消了。就在她懊丧和犹豫的片刻中,她突然决定无论如何得起来!因为在她所居住的公寓里,互不往来的人往往悄悄地消失很久不为人知,直到尸体腐烂发臭才被发现。

  她挣扎着起来,缓慢地艰难穿上衣服,幸好她的车是自动档,忍着骨折的剧痛在高速公路上慢速前行。当她第一眼望见正从教堂走出的史蒂夫时,凭直觉感到:肯定就是他!他们在各自的汽车前瞬间打量一下对方,命运便安排了他们未来的生活。

  这位叫史蒂夫的美国律师同时也是一个对影视艺术非常喜爱的人士。因此,他们每周都必须走进电影院至少两次,随时掌握美国和欧洲最新的电影动态,把各个流派、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争取浏览一遍。

  长期泡在影院,张辛欣对各类影片的相对固定观众群也有了切身的体会和认识。如白人中产阶级喜欢看那些温馨和浪漫的经典影片,他们的反应是平静和极有节制的。而那些充满幻想、动作激烈的影片则吸引更多的黑人观众,黑人是奔放和粗犷的,他们对某个镜头或某句台词的反应是毫不掩饰的大笑、热烈击掌和深重的呼吸。而少男少女们因为没读过莎士比亚的《罗蜜欧与朱丽叶》原著,在看到悲剧的结尾时,竟然一派抽泣、嘘唏声。

  张辛欣不是为了打发时间去影院消遣,她是带着明确的目的走进影院的。每次走出影院在回家的路上,他们夫妇便开始给刚看完的影片打分。几天后,再与当地报纸和全美报纸的有关评论对照,后来,他们惊奇地发现:他们的审美趣味竟然与有影响媒介的观点不谋而合。

  因为在法国生活过,也去过其他欧洲国家,张辛欣对于欧洲的影视现状也能说出一、二、三。她很欣赏英国优秀的演员,又惋惜由于他们国家影视艺术的不景气造成他们难以发挥。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张辛欣对人家导演丰富的想象力表示由衷钦佩,对人家充满个性的表现手法赞不绝口。

  因为能有比较广泛的了解和相当宽阔的视野,张辛欣便能从容、客观地审视国内的影视界。或许是自身性格或者也是由于在美国生活较长的缘故,张辛欣在评论国产影视剧时,直言不讳、快人快语。早在国内时,张辛欣就看不惯演艺界许多怪现象。尤其厌恶那些充满痞气、又拉帮结派的名气不大、派头不小的演员。

  至于今天国内的那些影视“大腕儿”们,她依然坦率批评,嘲笑他们的浅薄和缺乏个性与想象力。对于那些在美国呆过几天回来就动辄以“我在美国怎么怎么”或者“美国的电影怎么怎么”口吻吹嘘的导演及演员,张辛欣对这类同胞实在不敢恭维。

  在国外,她始终关注着祖国,留心阅读每一篇关于国内演艺圈动态的文章。她在对国内演员常常出现毁约、罢演、甚至打人、骂人现象表示惊讶的同时,也对媒体能够及时曝光、批评感到高兴。

  尽管远离祖国,但对这里演艺圈并不陌生的张辛欣,此番回国也意欲在影视圈东山再起,她根据自己在法国出版的一部小说《封.片.连》,先改编成剧本后自己担任导演。20集的《珍邮迷案》经过两个月的拍摄,顺利圆满完成。

  对于国内的文坛现状,张辛欣没有流露太大的看法,她只是对一些曾经受过政治迫害的作家至今对同类缺乏起码的“悲悯之心”,表示深深地遗憾和愤懑。站在局外的一个高度,张辛欣显然多了些超脱和豁达。所以,对某些不正常的现象和某些不可爱的人物,她表示也能理解。

  曾经,她独自一人千里单骑沿着大运河采访,其壮举至今让人难忘和钦佩。网络时代刚刚到来,她又首开作家网上写作的先河。新千年之后回到北京,在博库网站任艺术总监。张辛欣提着手提电脑,往返于石景山和三元桥之间,在20余公里的拥堵途中,索性敲击键盘,许多文章就这样在出租车内诞生了。在两种文化的交汇处,张辛欣找到了恰当的切入点,以活泼、俏皮的文字,细致入微地向东方人描绘了西方社会的各个侧面,用无国界的网络之笔,俘虏了所有守望她的网友。无论是古典,还是先锋,是纸质图书,,还是电子书籍,张辛欣的文字都向我们展示着她最宝贵的品质——独立不羁。

  精力充沛、高产的张辛欣在网络舞台上找到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作为作家的张辛欣,是与网络嫁接的第一人。当大多数作家对网络与文学到底有没有关系,还一知半解,甚至非常茫然,她却早已考虑“怎么在网络时代活一个自己?”的问题了。面对数字化和虚拟空间的挑战,在解救自己的同时,她也在昭示同行。在作家向网络靠拢的历史性转移之际,她走在前列。

  “辛欣是个精灵!”认识她的朋友不约而同在背后都这么评论她。

  的确,她就是个精灵!

  “独步东西”专栏是张辛欣在博库网站的开篇之作。专栏得到热烈的反响。本以为年轻一代网民对于文学陌生、对于张辛欣陌生,不料,他们还为了她而在网上相互争吵起来。意见分歧的严重和辩论内容的激烈都是张辛欣始料不及的。

  很快,一本奇异别致的新书又闪电般地旋即推出。《独步东西》从内容到形式都多有新奇之处。该书构成由AB两面组成,A面标名为《独步东西——一个中国导演的网上舞台》;B面标名为《独步东西——一个旅美作家的网上写作》。有趣的是,“AB”两面既可关联性阅读,亦可独立观赏。

  她在网上写作的探索中,在与读者批评的互动下,好像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有着与台下观众互相交流的兴奋。但是,她也因此遭到网上匿名读者的攻击。某些粗鄙攻击险些使坚强的张辛欣退缩,甚至产生“闭栏”的念头。但她明白:如果失去读者的反映,便失去了网上写作的特点。在这番“亲历记”中,活跃在网络时代的张辛欣其戏剧导演身份被异常醒目地凸现出来。网络是一个虚拟的大舞台,参与幕后技术操作的时候,她对网络有着深切的感受。而她敏锐,形象的表达,使读者生动地体味到网络世界的乐趣和神秘,读者会不知不觉地被她带入虚拟空间,仿佛与她共同在网上冲浪。

  在张辛欣的眼里,网络时代对文化的冲击,已经形成了“新文艺复兴时代”,如果不干出点新动静,便浪费了网,浪费了新手段,她不害怕自己的网络文学成为文化资源短缺时期的替代品,而是把IT技术操作看成飞速巨变时代的替代品。

  由于张辛欣旺盛的创作活力和独步东西的特殊经历,她有写不完的漂亮文字和用不尽的文化视角,使她的作品永远保持着鲜活,并且接连不断。因此她在读者中独特的位置依然难以被人撼动和替代。

  现在张辛欣又在欧美诸国作为专栏评论家经常发表关于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等各方面见解独到、文笔犀利的评论文章。去年,她在回国之际,又将自己的长篇小说改成电视连续剧《珍邮迷案》并且担任导演。随后,又在“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一本新书——《我知道的美国之音》。

  事业型的张辛欣坦言:不准备承担做母亲的义务。她对于传统女人的生活轨迹不敢苟同,她不以意识超前女性的口吻讥笑绝对多数相夫教子的女性,她肯定她们的选择是正常与合理的。但她坚持认为自己的选择也同样是正常与合理的。在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开放社会,生活模式也是多样化的。生在南京、长在北京、15岁便被“分配”到北大荒兵团,以后又在湖南当兵、北京做护士的张辛欣,认为自己没有办法满足孩子的虚荣心和没有能力保证孩子的未来。她不想让孩子跟随自己颠簸,也不会因为身边没有孩子而寂寞。陈子堃

https://www.zhangxinxin.com/

作者:安普若海归商务 发贴, 来自【海归网】 http://www.haiguinet.com









相关主题
ZT -- 海外百感:钓美国金龟婿,你以为人家真的傻? 海归论坛 2004-6-17 周四, 21:27
[问题]请教大侠:在美国BOA(BANK OF AMERICA) 开的个人... 海归论坛 2006-9-30 周六, 11:35
问题求教:海归久了,到美国用什么驾照开车? 海归论坛 2006-3-11 周六, 23:10
中国公司海外上市:赴美上市 五招远离集团诉讼   (转贴) 海归论坛 2006-1-02 周一, 16:01
中国公司海外上市:赴美融资新路径借壳上市后也能私募1700万美元(转贴) 海归论坛 2005-10-22 周六, 13:10
一篇有意思的文章:“中美国”卷土重来了吗? 海归主坛 2012-11-28 周三, 10:14
海归网上海网友聚会暨美国公寓小区投资最新进展汇报 美国房地产 2012-11-27 周二, 01:04
[转帖]北美崔哥脱口秀:来美国的所有下场!(文字版) 转自文学城 海归酒吧 2012-6-07 周四, 05:12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安普若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浏览发表者的主页 QQ号码什么是QQ号码? MSN
  • 新海归系列:在美国生活了十一个年头后张辛欣回国 -- 安普若 - (8952 Byte) 2003-9-17 周三, 02:04 (3502 reads)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归论坛首页 -> 海归商务           焦点讨论 | 精华区 | 嘉宾沙龙 | 白领丽人沙龙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回复主题, 不能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发表投票, 您 不可以 发表活动帖子在本论坛, 不能添加附件不能下载文件, 
   热门标签 更多...
   论坛精华荟萃 更多...
   博客热门文章 更多...


海归网二次开发,based on phpbb
Copyright © 2005-2024 Haigui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