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水车-荷花


水稻田需要一直有水浸泡,水深大约二、三寸,水如干了,稻就会枯萎死去。在毛泽东大兴水利时代以前,没有大型水库,所有稻田用水全来自于天然雨与池塘溪河的存水。由于天热,水蒸发得快,池塘溪河水平面经常会低于水稻田面,这时水不可自然流到田里,需要人为地用各种工具与办法把水弄上去。

以前无抽水机,先人就发明了水车。所谓水车,就是用一条中间有粗大木齿轮的横轴,横轴两端各有一支架,支撑起横轴杆;再抬来一长长的木水槽,一端放在横轴杆的木齿轮下,水槽出口对准要灌溉的田,另一端装有一小木齿轮,架放于池塘水中;然后用一木长铰链,铰链上有一节节木叶片,一端套在横轴木齿轮上,另一端经水槽上方的铰链支架,到水槽未端的小木齿轮,穿过水槽,又回到横轴木齿轮处,与早先套在木齿轮上的铰链始端相连接,这样一台水车就基本架装好了。

在横轴的大木齿轮两边,环横轴一周装有许多脚踏档,其形状如带有短柄的大铁锤,柄端垂直插在横轴上,人踏在铁锤上,一档档往下踏,使横轴转动,拉动装有木叶片的铰链在水槽里运动,水就从池塘里经水槽流到了田里。在踏车人手臂高处装有一横木杆,两头绑在水车支架上,人就一边踏水车,一边双臂搁在横木杆上,在哗哗水声与吱吱木轴声中,眼望远方,悠闲地唱山歌。

由于白天热,踏水车一般都是在清晨。通常,晚饭吃完后,人们就在村子空地上架起木板床,点燃蚊香,于星光下,清凉的晚风中,一边喝茶,一边聊天说地讲故事。一些小孩,也唱起学校教的歌,你一句我一句和得欢。记忆最深刻的是一首童声合唱,里面有几句:“…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清脆的歌声,悠扬的旋律,在夜晚的村子里飘荡。夜深后,大家就在木板床上睡觉,凌晨三四点钟,大人们起床,蹈着星光,在不知名小虫的低鸣声中,赶到水车处,踏水车灌溉稻田。

经白天的酷热,夜的田野如熟睡的少妇,宁静安详。田野里飘着一层薄雾,似半透明的轻纱,盖着少妇神秘朦胧的脸。不一会,水车吱吱的轮轴声与哗哗的水声,打破了夜的宁静,一天的劳作开始了。

当旭日从东方升起时,田里的水己灌足,大地也渐渐苏醒,青翠的稻田在慢慢退去的晨雾下越来越清晰,叶尖上欲滴的晶莹露珠,辉映着七彩霞光,微风吹过,送来丝丝清新之气。田野,如同晨妆后少妇般清丽。

莲藕塘里硕大碧绿的荷叶,层层叠翠,白中泛红的荷花,立于荷叶上,静静地沐浴在晨光里,似延着一个夜的美梦,舍不得醒。梦境在绿叶上铺散,随露珠凝结,滴滴落入池塘底。人从池塘边走过,也是放轻脚步,怕打碎这汪碧绿,这方宁静。

这千万年来的荷花荷叶上的绒毛,是大自然应用我们现在所流行的纳米技术的一个实际例子。细细密集的绒毛到了纳米级,可托住尘埃与水珠,所以荷花荷叶是防水防尘的,无论处于何种环境,永远洁净,真正做到了出污泥而不染。而现在我们所谓的纳米技术新产品,防水免洗布,就是仿制荷花荷叶,但效果差得非常远。

此时,远处村庄早已是饮烟袅袅。经一清晨的辛劳,踏水车人下河冲凉洗澡,顺便摸些螺丝,采些青菜,在晨光中回家吃早饭。


450) this.width=450″ src=”http://lh5.google.com/HuangXia2008/Rxi67WBvCqI/AAAAAAAAAxU/S6mVaDFtAGQ/%E8%8D%B7%E8%8A%B1%E4%B8%89.jpg?imgmax=512″ border= 0 >

打印]   由我是干枯的胡杨^_^张贴 @ 2005-11-04 23:59:46 (1577)